春季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既是小麦快速生长、灌浆结实的关键阶段,也是病虫害易发爆发的高峰期。为认真贯彻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早谋划科学防治,打好打赢“病口夺粮”攻坚战。近日,我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积极行动,精心布局,组织技术攻坚力量,全力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小麦作为全区主要粮食作物,2021年全区种植总面积达15.02万亩。由于前期温光条件较为适宜,加之技术措施得力,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丰产丰收基础扎实。但受气候及病菌特点等影响,今年我区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暴发概率仍然较大。据省市区专家针对麦品种抗性、生育进程、赤霉病菌源基数和气候趋势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全区小麦赤霉病将呈大发生趋势,发展态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赤霉病防治,关键在预防”。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科长段云辉说到。赤霉病是一种传播侵染性病害,做好前期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为打赢这场病害防控硬仗,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及早发动,主动出击,多措并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自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发动之初,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成立了以班子成员为组长的小麦赤霉病防控督查组,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科室业务骨干为组员的技术服务指导组,不定期地到各地开展督查指导,掌握摸清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态势、宣传发动、物资调度等情况,确保病虫情报和措施落实科学及时有效。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季忠说,“为抓好这次防治工作,我们中心几乎是全员出动,上到分管领导,下到技术骨干,各司其职,严阵以待。”
二是强化组织动员。早在3月25日,区农业农村局就组织召集了由各镇(街道)农村工作局分管局长、植保员、部分种粮大户等参加的全区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会,部署具体工作,同时邀请省植保植检站朱凤研究员对小麦穗期病虫防治进行专题授课。为加大发动力度,扩大动员覆盖面,4月1日,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再次召集各镇(街道)植保员,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紧急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动员、再部署,上牢拧紧防治发条。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广泛运用大众传媒,提高广大农户知晓率。在防治关键期(3月31日-4月10日),利用区融媒体平台流动字幕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进行宣传报道。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副科长张海艳说,“这段时间我们共印发了小麦穗期病虫防治300余份,宣传大字报1000份,张贴至各村组公告栏及农资经营网点,还通过短信、微信群、QQ群等媒体平台推送防治短信,扩大宣传范围,为的就是让大家不再错过防治时间”。
四是保障物资供应。根据小麦穗期病虫防控用药需求,提前做好防控药剂储备。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波说,“我们现在已经协调好防控药剂4余吨,再加上以政府差额补助形式对全区41个百亩方、20亩以上种麦大户发放了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控药剂近6000瓶,防治面积6万余亩次,增强补助物资在防控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力争做到规模种植用药的二次全覆盖,可以说是为这次战役备足了‘子弹’。我们有最广泛的群众发动,最优秀的‘战场指导员’,最先进的‘防治武器’,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打好打赢这次攻坚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