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镇、开发区 > 茅山旅游度假区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报告 > 内容
 
信息名称 茅山旅游度假区“十三五”工作总结
索引号 113204820141411893/2021-00014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茅山旅游度假区 规划计划报告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茅管会
生成日期 2021-01-01 公开日期 2021-04-1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茅山旅游度假区“十三五”工作总结
 
茅山旅游度假区“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茅山旅游度假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度假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项目建设、丰富产品业态、构建产业体系、塑造旅游形象、推广茅山品牌等工作举措全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向“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坛西部发展引擎”目标迈进。

一、今年及“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初步实现 

2016年至2020年,度假区地区生产总值前四年分别达0.5亿元、8.5亿元、10.3亿元、12.7亿元,2020年预计达1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四年分别完成1888万元、3122万元、9316万元和11550万元,2020年预计完成约9245万元;服务业投入前四年分别完成14.7亿元、17.8亿元、20.7亿元、23.6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24亿元;游客接待数前四年分别达286万人次、325万人次、384万人次、453万人次,2020年预计达416万人次;旅游经营性收入前四年分别达3.6亿元、4.7亿元、5.8亿元、7.1亿元,2020年预计达7.85亿元。另外,在2017—2019年度省级旅游度假区综合考核排名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三,度假区经济社会初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2.“两个加快”攻坚突破,度假康养产品格局基本形成

2016年3月,“东方盐湖城·道天下”项目开园迎客,引爆度假区旅游项目加速落地。“十三五”期间,度假区共引进了16个旅居、康养、休闲、度假型旅游业投资项目,累计协议投资总额达304.7亿元,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累计完成投资168.9亿元,已有6个项目基本建成,其中长三角首家医养结合型高端专家医疗机构茅山颐园“江南医院”项目单体投资15亿元,于2019年5月19日正式运营。另外,2018年4月,“茅山宝盛园”项目引入常州景尚旅业集团托管运营,成功推动茅山旅游业态提质升级。休闲、度假、康养产品的集聚不仅强有力的支撑度假区核心区30.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彰显了金坛茅山在常州市打造“文旅休闲明星城”中的重要地位。

3.全域总规优化融合,覆盖板块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2017年,为着眼全域旅游统筹度假区、薛埠镇区、镇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区四区联动、规划融合,在上一轮总规基础上启动编制《金坛茅山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涵盖214平方公里整体控制范围,确立“四区联动、四带协同”的空间结构,融合农业农村、城镇发展、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旅游关联产业,优化茅山旅游总体策划、综合交通规划、旅游设施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生态整治规划、智慧旅游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15项规划,覆盖全域的空间规划体系以及指导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基本形成,为度假区高品质、低强度、合理有序开发、生态保护优先等发展导向绘就高质量蓝图。

4.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承载发展形态框架基本拉开

“十三五”期间,S265金坛段、茅山—上阮连接线(春风十里农路)、茅山旅游大道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全面竣工,加持推动度假区南北区联动、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借此发展大势,度假区投入资金23亿元(含拆迁),加速实施道路、景观、房建、配套、美丽乡村等政府性投资项目总计34项。完成新、改建道路8条,环湖绿道1条,建成里程28.5公里,道路沿线景观、综合管线、照明等附属工程同步实施到位;竣工综合公共服务设施1座,已全面投入使用;实施美丽乡村2个,建成开园1个,扫尾推进1个。度假区内外路网、公共配套、景观提升等全面推进,板块框架基本拉开,形态开发逐步完备。

5.乡村振兴以点带面,农旅融合发展方式基本实现

一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景区村强民富。2017年起,度假区承担常州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区)建设。其中,仙姑美丽乡村示范点投资近亿元,通过一年规划,半年建设,于2018年10月13日正式开园。项目建成以来,带动全村发展农家乐、民宿27家,村民经营户收入大幅提升,成功实践了旅游强村、旅游富民。在北部仙姑美丽乡村成功建设的基础上,2019年4月以“梦想家园、自然上阮”为定位,实施南部上阮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重点整合上阮特色农业、原生乡村等资源,推进“上阮十八里”乡野变幻风景线建设,同步丰富“世外桃源”主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基本建成,计划2021年4月开园。二是实施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旅产业融合。2018年起,度假区承担省级金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三年来,根据“两中心、两廊道、三分园、三基地”规划布局,基本完成42项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建成茶园面积2685亩,有效利用省财政奖补资金5000万元,有力推动农旅结合、以旅促农融合发展。两个美丽乡村及一个现代农业园建成落地,不仅实现“特色田园观光带”规划落地,同时利用“绿野仙踪三十里”最美旅游公路进行“北中南”串联,实现美丽双村、美丽园区“上中下”联动,形成以点带面协同发展。

6.国创推进全面启动,以创促建提质升级基本展开

2019年,全面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围绕创建,重点针对功能项目明显不足、配套设施完善不够等短板进行提升补强。一是抓项目提升补强功能短板。坚持“道养”理念,着力引进品位高、品质优、品牌强的旅游项目筑牢国创基础,推动茅山持续发展;提升改造东方盐湖城、茅山宝盛园等已运营项目,重点补强度假功能。二是抓氛围营造补齐设施短板。完成143块道路标识牌、43块全景导览牌安装以及6个道路节点旅游氛围营造工程;评定小游园、微绿地道养文化主题植入创意方案;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三是抓景区联合提升发展合力。以福地茅山旅行社有限公司为平台,联合4家主要景区在今年“双十二”成功发行“金坛茅山旅游年卡、联票”,上线“趣茅山”产品销售应用程序,促进景区、营销、服务一体化,提升整体发展合力。四是抓营销推广提升茅山品牌。搭建“两微一网一小一抖”新媒体矩阵实施网络平台推广;组合百度、360搜索引擎茅山“品牌专区”和“搜索推广”;地推营销立足小华东(长三角)重点城市,逐步辐射大华东各地城市。2019年、2020年共投入2044万元,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高峰论坛、运动赛事及在高铁、高速、都市商业区硬广投放等形式,提升“金坛茅山”品牌影响力。

7.生态治理实质推进,安全绿色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牢牢把握“生态严管控”“安全零事故”要求。一是对矿山宕口开展生态修复。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茅东矿区、石家山林场宕口、双山、营盘山生态修复治理,恢复生态景观风貌;投入5215万元完成13项“生态绿城”工程,实现1270亩土地复绿,建成生态绿道28公里。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专项治理。投入800万元,完成营盘山、珠山、金牛洞、乾元观、斗篷山等6处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工程。三是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重点针对建筑施工、森林防火、景点消防、游乐设备等安全隐患开展常态化排查、检查、督查。四是对违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完成14项“大棚房”问题整改,面积32.42亩;拆除2个“别墅”用房违法图斑;完成16项“绿盾行动”问题点位整改销号;完成150多处“两违”查处,强制拆除违建、堆场70余处。

8.党建作风不断深化,红旅融合发展取得基础成效

一是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工作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思想意识;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三大一实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锻炼;全面正视市委联动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同时,把学习教育、作风建设、问题整改贯穿旅游发展全过程,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始终坚持以党建与旅游融合为发展领航。大力开展“红旅”党建工程,推进“党建+旅游”两促进、双提升。通过建立非公党支部、景区党员先锋示范点,打造“红旅”联盟;开展“共产党员经营户”评选,突出党员示范引领,推行“红旅”示范;建成“映山红”党建馆、建立景区党建示范点,建设“红旅”阵地;扩大“茅山V风”党员志愿服务领域,发扬“红旅”志愿;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作用,促进“红旅”惠民。

9.收官之年目标不减,突破疫情影响攻坚全年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度假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第一季度在全区板块中垫底,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经济运行成功重启,度假区顺势而为,全力攻坚全年目标任务。

①经济指标方面:预计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约9245万元,占全年1亿元目标任务的92%,因增值税留抵退税要求,本月完成退税2489.56万元(折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4.78万元),全年实际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8000万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完成1000万美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②“两个加快”方面:在项目引进上,完成签约旅游业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额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42.5%。另外,在谈总投资19.8亿元的“超五星酒店和高端康养度假社区”项目需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后签约。在项目建设上,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7.85亿元,完成全年43.39亿元目标任务数的87.2%。

③规划建设方面:完成8项规划、策划年度计划任务;茅山游客中心(1.1万㎡)及周边景观(12.4万㎡)、停车场配套设施项目实现竣工;完成10公里游仙路照明工程(S340—乾元观);上阮美丽乡村示范区一期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涉铁通道项目全面进场施工。

④“国创”推进方面:6月24日完成省文旅厅要求,提前提交创建申报材料;7月27日成功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9月底全面完成道路节点氛围营造工程、导览系统安装工程;10月底完成小游园、微绿地道养文化主题植入创意方案评选;11月中旬完成区内公共交通设计方案中期成果;全年投入1573万元资金,强化“金坛茅山”品牌营销推广;在今年公布的5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年度综合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三位。

二、五年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特色及可总结推广的经验、做法

1.规划引领形态开发,保障项目建设运营。通过体系化、精细化的总规、控规、专项规划、旅游策划等引领、指导度假区基础设施有序建设、不断完善。五年来,建成“三纵六横”总里程近30公里旅游路网及综合配套工程;建成核心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一主两次”游客中心并投入运营;慢行系统、景观游园、环湖绿道、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逐年完善。高质量的形态开发为度假区承载项目入园、承担游客出游、保障项目运营、提升园区品质等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2.找准文化主题特色,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依据“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发展定位,确立融合中国“道文化”和“养生文化”的“道养”文化主题,提出“金坛茅山,道养江南”形象口号,创新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兼具差异化的“八重道养”IP体系促进旅游品质整体提升,形成与句容茅山文脉共享区域错位发展。同时,充分结合茅山地区优质生态、优势产业、深厚人文和地域特点,推动休闲、度假、亲子、康养、研学等顺应市场潮流,迎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五年来,已打造3家国家A级景区,培育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连续多年位列省级旅游度假区第一梯队。

3.复垦土地盘活资源,深度挖潜发展要素。一方面加大工矿挂钩土地复垦力度。五年共完成4545.193亩土地复垦,超额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539.513亩,不仅保障度假区重大产业项目和政府性投资项目落地开工,也为全区土地保障做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加大存量资源梳理盘活力度。北部、南部片区共梳理24个闲置项目和土地资源。在闲置项目盘活上,通过引进新投资、增加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已盘活整合3个项目,有效利用4个项目,对外招商1个项目,其中北部片区南海山庄闲置项目今年成功引进并建成“野松岭山野特色精品度假酒店”,于10月1日对外运营;在存量土地利用上,牢牢把握用地政策、产业政策,对标度假功能要求,积极招引特色鲜明的高品质文旅、酒店项目,合理有序释放茅山每一寸土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