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区发改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一城一区一山一水”的发展主线,紧盯“两个加快”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当好参谋助手,全力服务金坛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我局获评省发改系统“综合先进奖单位”、省价格工作先进单位和常州市价格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我局被表彰为江苏省发改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常州市五一劳动奖;2019年,我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两个加快创新提升工作先进集体,获集体嘉奖一次。
一、“十三五”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
——在释放重大战略效应上,主动争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定位,2019年12月,金坛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持续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儒林镇成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城、薛埠镇纳入常州市产城融合试点。协调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帮助直溪镇成功创建江苏省光采特色小镇。
——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上,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南京都市圈发展,有力推动涉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重点诉求列入上位规划。2020年,我区已被南京都市圈联盟吸纳为成员单位。
——在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上,坚持项目为王,下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6年至2020年,全区共有2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53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金坛连续多年在常州市重大项目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常州2017年突出贡献奖、2018年优胜地区奖、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奖等。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研究起草《金坛区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2016年至2020年,全区共推进400余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茅山旅游大道、第一人民医院一期、省华罗庚中学滨湖校区、大墩枢纽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同时,充分发挥专项债券对项目建设的支持作用,2016年以来,共争取到3批次13个项目24.2亿元的政府专项债和2个项目0.7亿元的特别国债。
——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上,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牵头编制“三新一特”产业发展报告暨招商指南,不断完善十大产业链建设,及时更新十大产业链企业库,目前在库企业104家。紧盯产业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要素资源。2016年以来,帮助企业争取到账资金13.53亿元、中央专项建设基金29.99亿元;中航锂电、盛利维尔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蜂巢新能源等8家企业获评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帮助交通产业集团等2家企业发行债券38亿元。不断优化能源发展结构,牵头编制《常州市金坛区能源发展规划(2017-2035年)》《常州市金坛区加油加气及充电设施布点规划(2018-2035年)》等。2016年以来,600个项目申报成功光伏发电国家竞价补贴项目,总装机容量29.05MW。
——在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上,与区委改革办、政府办、行政审批局协同配合,梳理下发了《金坛区2020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责任分解表》,并积极推进各重点任务落实;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2016年以来,我局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59个,总投资2844.57亿元;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16年以来,共完成54家信用管理贯标企业、7家市级信用管理贯标示范企业的创建;持续深化减税降费,2016年以来,累计取消收费项目50项,停止收费项目6项,降低收费标准项目15项,及时调整非民用天然气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及自来水价格,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上,加大扶贫帮困力度,2016年以来,结对贫困村1个,帮扶贫困家庭53户,累计安排扶贫资金40余万元;牵头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工作,2016年以来,组织各界向宁陕、石泉两地捐赠资金1500余万元,推动消费扶贫近300万元,帮助湖北秭归销售脐橙近5万箱。持续关注民生价格问题,动态监测猪肉等20余类农副产品的价格,并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在节假日、猪肉价格异动期间的应急调控作用,让利惠民;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时,累计为低收入困难群体发放价格补贴1430余万元,惠及家庭超13.4万户。加大粮食和物资储备力度,探索创新储备粮收储轮换,2016年以来,累计收购粮食222万吨、销售粮食180万吨,金坛被省粮协授予“2018-2020年度江苏省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
二、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做好前瞻谋划。面对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季度分析、经济指标月度监测机制,并利用“五市十地”经济运行互动共享平台,定期以报告、简报等形式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牵头研究制定高质量考核个性指标和年度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高标准起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开展前期研究。
(二)加快实施重大战略。协调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完成《常州市金坛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和《2020年工作任务清单》编报;协调推进金坛融入南京都市圈工作,编制完成《金坛融入南京都市圈总体方案(初稿)》,并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深化融入南京都市圈方案,组织各部门对口研究具体合作事项;协调推进丹金区域融合发展,年初启动丹金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已形成《丹金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初稿)》。
(三)不断强化项目支撑。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全区6个省重大项目,当年计划投资31.5亿元,1-9月累计完成投资1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5.2% ;28个市重点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72.1亿元,1-9月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6%;67个政府投资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18.7亿元,1-9月累计完成投资58.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4%。
(四)牵头推进重大事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常州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开展全区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成立了区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及8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梳理上报了全区突出民生问题13项,列出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16项。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工作,实现“应脱尽脱”。参与起草《金坛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配合区政府全面落实六保政策。
(五)助力产业发展壮大。强化对国家、省重大政策的研究和争取,以政策红利助推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51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7000万元,并成功申报三批次13个项目的政府专项债券,总金额24.2亿元。帮助企业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200万元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湖畔光电获得常州市军民融合发展引导资金150万元,信维通信、东方日升、三能动力等3家企业获批2020年常州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十大产业链建设,建立2020年版十大产业链企业库,帮助库内23家企业获得“三位一体”资金5307.5万元。落实疫情防控惠企政策,组织中盐金坛申报江苏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及信贷资金需求,已获得省级贷款5000万元;组织健尔康、康逸、同方威视成功申报江苏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已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梳理下发《金坛区2020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责任分解表》,涉及29大项178条任务。落实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质量,1-9月,全区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49个,总投资699.2亿元。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区社会信用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双公示”信息及信用信息报送,探索实施“信用+园区”试点工作,在全区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并向企业积极宣传诚信建设,今年已创建完成信用管理贯标企业8家、市级信用管理贯标示范企业1家、信用贯标复核企业1家,为89家企业提供信用查询服务,帮助4家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联合区法院出台《关于建立金坛区政府机构失信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对涉及的15起政府机构失信案件进行专项整治;成功举办“与信用同行筑梦新时代”信用知识竞赛和信用修复培训会,全区万余人关注“苏信服”公众号。
(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开展油气输送管道、电力安全专项整治,建立了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我局采取部门联动、聘请专家等方式对8家油气长输管道企业、1家电力企业、3家发热电企业开展了4次全覆盖的安全检查,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继续实施“263”减煤行动,2020年1-8月,全区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10.3万吨,比2016年同期减少8.2万吨,减幅44.5%。持续加强苏陕对口协作,积极落实领导互访、人才支援、资金帮扶、就业帮扶等工作,组织各界向宁陕、石泉两地捐赠财政资金360万元、物资48.8万元,推动消费扶贫138.5万元,引导3家企业在陕投资165万元、扶贫车间4个、吸纳就业85人;高标准完成与云南省镇雄县锅厂村的结对帮扶,向结对村捐赠资金18万元。
(八)落实价格助企惠民。出台阶段性价格政策,积极为工商业企业降本纾困,全力推动我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强化价格监测,研判价格规律,为领导抗疫决策提供基础价格信息。密切关注价格动态,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的前4个月,为低收入困难群体发放价格补贴944万余元,惠及家庭超6.5万户。为满足市民对猪肉的需求、平抑猪肉价格,1月中下旬向全区投放储备冻猪肉1.18万斤,其中定向投放养老机构属全省首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规范价费管理,1-9月共完成商品房价格备案24批次、备案销售面积105.39万平方米,小区物业收费备案5件,受理和答复各类收费咨询和投诉百余条。优化价格认定服务,1-9月共完成涉税价格认定790件,涉刑事案件价格认定199件、涉行政案件价格认定26件、涉价格争议调处3件。两次降低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预计为全区用户节约成本3000万元;疫情期间阶段性降低一般工商业和疫情防控单位自来水价格,叠加降低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和疫情防控单位用气价格,共为全区企事业单位节约用水用气成本544万元。
(九)规范粮食物资储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局作为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牵头部门,通过动态监测、上下协调,及时为全区采购和受赠防护服3.9万件、隔离衣5226件、各类口罩408.5万只、测温仪2342只、一次性帽子5.1万只,其它防护物资超10万件,较好地满足了我区疫情防控物资需求。同时,为提高我区应急救灾能力,及时建立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已完成4大类近200万元应急救灾物资的采储。高标准推进粮食收储工作,圆满完成2019年稻谷收购补贴申报和发放,为全区13家企业发放补贴402.4万元;有序推进夏粮收购,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收购小麦3.27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小麦2.74万吨,圆满完成省级、区级储备小麦轮换任务;坚决执行国家收购政策,明码公示国家规定的质价标准,收购均价113元/百斤,收购市场秩序良好。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经济发展研判谋划。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分析,完善“五市十地”及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用足用好大数据等手段,每月统计监测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每季度深入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定期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努力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牵头研究制定高质量考核个性指标和年度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举措,为金坛经济社会发展找准方向。
(二)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落实《常州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事项分解表》明确的重点任务、重点事项;加速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建设,组织各责任部门按照《常州市金坛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的主要任务,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推进落实;积极协调推进金坛融入南京都市圈工作,组织各责任部门加强与南京市条线部门的沟通衔接,力争有更多重点事项和项目纳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谋划研究丹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争尽早形成试验区总体规划成果;有序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督促直溪光采小镇按时间节点落实好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
(三)强化重点项目服务推进。狠抓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落实好领导挂钩重大项目等机制,狠抓项目推进,力促项目投产。针对全年新入库项目的目标任务,充分挖掘各板块优质资源,督促尽早完成项目入库条件,尽快取得入库认定;同时狠抓项目引进,超额完成指标。对在建项目,协调各部门和板块做好超前服务,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继续以政府投资项目清单管理为首要任务,深化对清单内项目月度、季度、年度督查反馈,力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达到既定目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项目建设的支持作用,加强对上衔接,超前储备项目,全力争取资源。
(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力争取各类要素资源,以政策红利助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申报各类专项,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债券融资,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级工程中心、创新中心,最大限度争取各类要素资源。持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信用工作要点》,积极向企业开展诚信宣传。开展亲企亲商服务,大力支持、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在研发、投入、产出、人才等方面使企业应享尽享,主动对企业用工需求、亲属安置、交通出行、生活配套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并切实解决问题。
(五)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抓紧制定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协同各专项工作小组,推进落实各项任务。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深入地做好苏陕对口帮扶工作和阳光扶贫工作。坚决执行上级各类价格政策,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将稳价惠民、减费助企的“大政策”落实到基层点点滴滴的“小工作”中去。时刻坚守民生底线,在权限制定、调整收费政策时,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和可能反应,确保程序规范、依据充分、群众满意。密切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努力解决各类价格矛盾和纠纷。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在后疫情时期,实时关注民生物资的价格动态,尤其是密切关注百姓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物资的价格波动,有计划地开展各项调研,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格落实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任务,协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电力安全专项整治,对特殊领域实行专业人员专项检查,切实将检查工作落实落细,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形成持续跟踪、一抓到底的工作闭环。推广粮食收购政策,抓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规范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探索粮食和物资储备新模式,全面完成地方粮食储备、应急保供等任务,并加大对粮食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指导粮食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不断提升安全储粮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谋划建设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研究提出公共卫生类物资的储备方案,切实提升我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卫生防疫等应急救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