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正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区2019年末共有户籍人口54.7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14.6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到26.7%。近年来,随着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养老服务能力还有巨大缺口亟待解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老年人空巢化、留守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与城镇相比,农村传统“依养儿防老”等养老观念仍然存在,但农村传统家庭式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并且农村养老体系与社会保障仍不健全,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难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破解,短板效应日益突出,我局正多措并举解决此项难题。
一、积极盘活现有资源
一是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出台了《关于印发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属地部门具体实施,改扩建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安全规范,管理服务高效有序”的总体思路,至2022年底,全面完成乡镇敬老院的转型升级,把敬老院建设成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以探索开展农村公办敬老院“公建民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打开院门,收住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农村老年人。二是2018年区政府将“社区夕阳红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在全区建设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建成社区夕阳红中心44个。今年底将完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80%和50%。三是区卫健局正将部分乡镇卫生院内闲置床位进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扩大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
二、努力探索养老新模式
农村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可探索开展“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养老模式,留守老年人可委托亲朋邻居在适当收取费用的基础上代为照料,既满足了老年人“故土难离”的思想又满足了“生活有依靠”的需求。当前,我区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养老互助尝试,我局充分考虑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尚不充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实情,切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适时出台《关于规范发展农村养老互助点的指导意见》(坛养老专治〔2020〕1号)加以规范引导。下步我局还将鼓励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养老”模式探索,利用新技术开展远程诊疗、视频沟通、无人值守等服务,通过虚拟养老的方式,达到现实效果。
三、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阶段,家庭仍然是中国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基础,加强对中国传统德孝文化的宣传,培育孝贤家风,使儿女能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给予父母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施行为契机,广泛开展普法教育,让青年意识到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成年子女对父母都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通过道德宣扬与法律的约束,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支持。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