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面对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质量要求明显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力量短时间无法迅速填补、空缺较大的现实,金坛区司法局积极研究,巧用刑罚执行一体化力量,补齐短板,激发功效,夯实《社区矫正法》宣传贯彻基础。
一是巧用挂职民警填补执法力量。今年三月份,根据省厅统筹安排,常州监狱李警官赴我局挂职。为有效发挥挂职民警在执法方面的专业优势,我局专门对新入职挂职民警进行了适岗培训,明确了具体分工,突出挂职民警在执法规范化方面的作用,参与入矫宣告、集中教育、开展训诫、适用警告、心理矫治、解矫宣告及安帮走访等各个环节中,一方面提高了挂职民警的适岗能力,尽快融入了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我局执法规范化水平。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因容留卖淫罪被判处接受社区矫正,今年8月份,又一次因容留卖淫被当地派出所拘留,后取保候审,但派出所民警并没有按新规定把情况通知社区矫正机构,李警官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及时告知派出所《社区矫正法》的相关新规定, 另一方面积极通报当地公安局,要求集中通告给辖区派出所,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二是巧用志愿者增强执法支撑力。为进一步夯实执法规范化基础,该局积极争取更多监狱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中,11月初,常州监狱2名刑罚执行一体化志愿者已经到位。该局根据监狱对志愿者队伍“1+3+6”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制定监狱志愿者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中的具体办法,细化工作标准,注重将志愿者力量向基层一线延伸,要求志愿者每个月参加9个辖区司法所集中教育、走访调查不少于1次,同时为志愿者提供执法用车,解决交通问题。为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对训诫、警告等严肃执法行为,志愿者民警必须参加。
三是巧用监地平台提高执法便民度。疫情以来,监地远程会见系统在解决监狱服刑人员会见难题中取得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平台利用效率,该局指派专人负责,切实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截止到10月底,该局共帮助服刑人员家属发起会见申请70次,成功会见67次,会见成功率达96%。发挥监狱挂职民警在监地沟通中的优势作用,解决会见中没有声音、没有图像、时间不统一等问题,对会见申请中,家属对服刑人员情况不明、对监狱服刑情况不了解、对监狱会见规定不掌握等情况,监狱民警及时解答,对申请不成功、申请时间长导致家属有意见等问题,监狱民警及时进行疏导沟通,群众满意度很高。该局挂职民警还积极作为,克服困难,成功为一名在浙江省之江监狱的服刑人员申请了远程会见,得到了该监狱和服刑人员家属的一致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