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理论促实践,科学推进城市空间建构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0-07-2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城市发展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规划理论也需要在规划实践中不断提炼升华与发展。从古至今,规划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经验主义、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三个过程,也指明了城市发展从注重功能形态到技术化再到社会化的总体的演变历程。虽然当前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已经相当丰富,在哲学层面、规律层面以及实践层面都有了十分详实的研究。但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理论体系也受到新的挑战,如何完善新的理论框架是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一是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本身对规划整体的认知存在参差不齐等问题,二是在平时工作中很难实现业务上的有机融合,需要科学有序地学习规划知识,提升整体专业素养。而城市规划空间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城市规划实践的最基础的理论源泉,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组成内容之一,也是充分掌握规划的窍门之一。那么,如何准确的掌握这一系列的规划理论呢? 

第一,找准规划的着力点——城市空间要素。不管是重视经济要素的区位理论还是重视社会性的行为空间理论,其最终落脚点都是城市的空间。从概念上来讲,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所做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从内涵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规划是对土地资源的统筹性的、综合性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市规划融入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内涵要素,从而决定了城市规划要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整体性的特征。而城市规划的核心则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要素的分配,确保各项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所以深刻把握城市规划是资源要素空间化的过程的特征,是学习好、运用好城市规划的基本前提。 

在国土空间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空间属性没有变,只有紧紧围绕空间这个核心要素做工作,比如说“三区三线”(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基本农田控制红线)的划定、各类基础设施的落地,依然离不开空间,需要在空间中进行落实。所以,空间要素依然是城市规划的着力点,才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所在。 

第二,感知规划的发力点——资本与权力、生产与消费要素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为什么会出现,会给城市的空间带来什么变化?受到分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城市政府的职能由原本的福利主义转向经营性转变。在资本和权力的双重作用下,城市空间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方面,新城空间不断得到拓展、老城不断优化更新,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城市空间的不平衡。与此同时,大众消费也从原始的在空间中消费逐渐转变为对空间本身的消费,在这种条件下,对原有的城市消费空间开始重构,促进城市空间向多元化、趋同化方向发展,然而,更多时候带来的却是城市特色空间的消失,形成新时代的城市、乡村文化危机。 

在国土空间背景下,城市空间呈现由增量建设向存量优化的转变,但资本和权力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变,依旧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的重构。要深刻体会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城市空间更替迭变的本质原理。 

第三,掌握规划的技术性——把握空间句法的适用性。城市规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分配的工具,如何确保城市资源要素在城市空间准确的投放。即如何分析城市空间,掌握城市空间、人、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空间句法是对城市的环境、聚落和景观等方面的量化分析,研究社会活动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新城市主义则是以问题为导向,从大局出发、以人为本的思想解决城市问题的规划理念与方法。所以,结合空间句法、新城市主义等理论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要掌握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空间的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性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对城市的问题进行梳理,从宏观的视角、人本主义的思想,来探索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