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工信局:健尔康日产口罩300万只全球防疫作贡献
  信息来源: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0-07-0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半年前,年产口罩不到1000万只,占公司业务总量不到百分之一;半年中,日产从30万只增至300万只,先国内后出口,一直供不应求。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改变了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的生产格局。其实,早在2003年,健尔康就因非典防治而跨入口罩生产行列并大显身手。这回,是又一次对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气和信心的集中检阅。

健尔康成立于1993年,位于金坛区直溪镇。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大型医用敷料企业,现有员工1850多人,产品85%出口国外,年销售额2亿美元,是国内医用敷料出口五强企业,现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用敷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公司办公室主任徐海鸥介绍,企业拥有十万级净化车间8万平方米,内含程控高温、高压脱脂沙布及手术巾漂染生产线。公司通过积累、发展和创新三步曲,建立了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先进检测、实验中心,在公司内部即可独立完成产品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检测和实验。

疫情就是责任和命令,过硬的质量管控和先进的技术工艺,又是健尔康闻风而动的底气。1月21日(腊月二十七)公司已经放假,在接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后,便迅速召集当地140多名员工返岗,按国家防护口罩标准投入生产。春节前,数百万只“健卫康”牌口罩就很快销售一空。

新年的钟声没能在欢乐中敲响,疫情防控形势却越发严峻。大年初二,已有更多的员工及管理人员返岗。走进熟悉的车间,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凭自己的双手,加快向疫情防控一线输送更多口罩。

先是区政府接管统一调拨,再是省政府指定医药公司统一收储,“一罩难求”成了现实版神话。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罗俊习惯到车间转转、看看,很为员工感到自豪:员工多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女性,本来都应是春节期间家务主力军,但她们返岗加班,毫无怨言,干劲十足,真是很不容易。

企业人性化关怀也同步跟上,不仅为每位到岗员工支付3倍的日工资,还给他们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

特殊时期,怎样找到更多的员工?办法总比困难多,四川、重庆的工人来了,河南、安徽的工人来了。而因上游企业停工和物流受阻,原材料供应随时可能脱节,扩大产能急需引进机械设备……一道道难题困扰着公司董事长陈国平。

兵分几路。陈国平带着采购员坐火车到山东进原料;设备部经理雷石玉带人到深圳采购设备……有时,他们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经大家共同努力,口罩生产设备很快从6台增加至39台,并以最快的速度安装调试到位投入生产。

疫情面前,从来不是企业在孤军奋战。各级领导一次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健尔康,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陈国平更觉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国内疫情渐渐稳定,国外又大面积爆发,欧洲、美国、意大利等地频频告急,健尔康员工还没来得及畅快地喘息,又马不停蹄加快生产。

天道酬勤。口罩车间有别于企业车间,按保底+计件制发放员工工资,许多员工收入连续几个月都超过一万元。每班每台机器配备的2名分拣员,要求视力好、手脚快,“一眼准”剔除3%左右不良率产品,每月收入更高。

徐海鸥介绍说,无论是供应国内,还是出口国外,公司从设备、原材料以及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严把质量关。而凭借取得的多项国际认证,公司的产品远销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地。

从常州海关传出消息,因医用口罩出口量剧增,健尔康今年出口额有望增幅35%左右。

患难见真情,健尔康在抗疫路上义无反顾,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