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近,粽香飘。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便有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活动,且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文化习俗,同时,提升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华苑社区计生协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周末有礼 端午传承”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以“八礼”为主线,穿插端午传统文化及公益服务,借助“孝长廊”“慈孝亭”“夕阳红活动中心”等场所,设置八个站点,引导社区家长和未成年人进行打卡式参与,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参与,让小朋友们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并对“八礼四仪”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验。
第一站:仪表之礼
穿汉服,话端午。此站点邀请金坛汉服协会通过走秀、仪态展示和讲解的形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多方面体验汉服文化与端午传统习俗,展示中国礼仪,展现中华民族精气神。
第二站:言谈之礼
华苑社区联合金坛茅驴志愿者协会、益初心社工服务中心开设四点半公益课堂,为辖区留守儿童、低收入家庭和双职工家庭孩子提供作业协助、习惯培养和能力提升。该站点以服务介绍、了解居民需求等形式,用诚恳、耐心、友善、文明的交流方式,让家长和孩子直观感受言谈之礼的魅力。
第三站:待人之礼
端午斗百草又称“斗草”,是深受古代妇女和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游乐活动,这项活动大约始于南朝。此游戏要求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挑战者与工作人员各自选一根,相互交叉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挑战者获胜即可获得小礼品一份。斗草游艺新意满满,“吸睛力”破表,多位小朋友应邀参加了这场已经失传已久的斗草游戏。如今在城市居住,田野风光也不复常见,儿时斗草的情景总会鲜活地浮现眼前,今天好像又回到了天真未凿的孩提时代。
第四站:行走之礼
为了让社区老人们可以感受到社区的关爱,传承孝道文化,华苑社区邀请志愿者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理发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可以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专业理发服务,志愿者牛哥用实际行动向居民展示了扶老助弱的美德,同时标有行走之礼的台卡也传递了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的文明气息。
第五站:观赏之礼
活动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乐高益智游戏,托特教育的老师将亲手制作的活灵活现的乐高龙舟展现给大家,并着重讲解了搭建的要点。跃跃欲试的孩子们也三两一组协作尝试着制作了起来,虽然在搭建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互相间支持帮助下,都做出了自己想象中的龙舟。通过搭建龙舟模型,让孩子开拓了眼界,了解了传统文化,提高了专注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更在娱乐中懂得了观赏之礼的真正含义。
第六站:仪式之礼
一件事、一个日子,当它被定为仪式,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仪式之礼也就必然是重要的。仪式之礼打卡点位上,志愿者们为孩子们一一佩上香囊、系上了端午索,并教导他们要懂得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第七站:游览之礼
金坛是我国刻纸艺术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金坛刻纸早在明清时期,民间为了驱鬼祛邪,祈福迎祥,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悬挂镂空图形和象形字纹的纸,张贴在门楣、梁沿、蓬架、船头仓尾、神龛的边沿,便是金坛刻纸的雏形。经后人发扬光大,得以代代相传。区文化馆的刻纸老师现场制作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技艺,让居民体验了一把金坛刻纸的独特魅力。
区博物馆还遴选部分三星村文物图片,展现新石器时代,金坛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的三星村原始文化,居民们纷纷表示拓宽了眼界,也认识到了爱护文物的重要性。随后区博物馆的老师带领大家编织起了五彩蛋袋。五颜六色的蛋袋挂在孩子们胸前,寓意着逢凶化吉、健康平安。
第八站:餐饮之礼
最后一站点便是餐饮之礼,大家齐聚一堂品茶、食粽、话端午,一起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气氛欢乐祥和,其乐融融如同一家人。(东城街道计生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