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发改局:金坛区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信息来源: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0-05-2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坛区经济平稳运行压力加大、潜在风险增多,当前,正处于由疫情防控转向恢复生产的关键阶段,全区上下坚持防疫情稳经济、变压力为动力、化危难为机遇,强化“六稳”举措,全面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激发我区经济新动能,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地区生产总值。受疫情防控工作影响,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不容乐观,造成一季度GDP增长较大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经济受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及要素减弱制约,复工复产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销售方面下滑严重。固定资产投资。受疫情防控安全影响,项目建设要素不足,要在项目建设中人员聚集的同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及劳动安全情况下,就业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及矛盾增强。随着3月陆续复工复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前两个月有望回升,但增势不明显。

(二)规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省、市、区相继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的惠企政策,从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施稳岗就业政策、优化营商亲企环境、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等方面做好政策引导、产业引导、服务引导,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挖掘新的增量。全区456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随着防疫形势好转,人员到岗率、复产率稳步提升,除部分关停企业外,其余企业要已实现全面复工。

(三)房地产行业波动明显。较去年相比,商品房销售价格、成交量均有所降低,疫情期间,房地产企业转变传统营销模式,开通商品房线上售楼平台,运用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发挥在线售楼平台优势,在特殊时期积极应对变化。

二、下阶段举措

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围绕年度既定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恢复疫情期间的经济工作,加快督促企业在做好安全防控的条件下复工复产,强化经济发展工作稳增长措施,扭转经济失速“脱轨”趋势。

(一)狠抓经济运行攻坚调度。一是全力以赴保目标抢进度。紧盯全年目标,压实责任,严把复工复产关口,督促企业落实复工复产工作要求,积极做好我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用能、交通运输等保障工作,突出抓好支撑性指标回升和重点行业企业达产,推动经济稳定运行。二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相关部门围绕经济指标增速、目标任务,加强对经济走势的研判,对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前抓好统筹调度,努力补齐主要优势指标,掌握疫情防控期间关键时间点,做到精准研判,进一步提高对GDP保持稳定增长的有效支撑。

(二)狠抓项目投资建设。有序、安全、平稳推进我区重点产业项目及政府投资项目复工建设,突出重点区域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板块集聚效应和引领作用。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围绕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持续做好项目用地调节,推进涉铁通道、长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智谷创新园、茅山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争取完成项目建设投资目标任务。二是全力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梳理并统筹协调解决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推进拟建项目集中开工,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目前,已实质性开工项目26个,其中:金坛智能化渔场、常州中盐盐穴压气储能电站国家示范工程等2个省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忠大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车身及部件、蜂巢动力锂电池等23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全力抓好省、市重大项目服务。组织开展服务项目和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用地、金融、人力等问题,确保企业轻装上阵。统筹抓好6个省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实现有效投资,为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狠抓工业经济运行。围绕主要指标,加大主要产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控。加快培育医疗健康、智能物流等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五大重点支柱产业成长壮大,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抓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力争推进全区规模工业经济实现较大增长。

(四)狠抓财税金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当前困难。加大土地增减挂钩实施力度,解决好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难的问题,确保新项目落地,扩增税收来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鼓励支持新兴产业,促进企业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五)强化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保障。一是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供应及配送网络,切实抓好民生实事、援企稳岗、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安全生产、农产品保供等工作。二是保障物价总体平稳。畅通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加强产需衔接、物价监测,继续抓好对疫情防控工作必要的急需物资及居民生活物资的价格监测,确保价格总体稳定。

(六)全面梳理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及其财政部、工信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紧急出台了涉及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有的已经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针对行业细分领域,有相应的资金争取、政策扶持,要抓紧进行梳理,做好对接落实,在第一时间贯彻到位。

(七)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因疫情造成的各类困难,尽量在招工、信贷、优惠政策申请、各项费用减免、物流运输等具体经营上帮企业排忧解难。以半年时间为限,选派干部“联点包片”,派驻重点、骨干企业;对分散的中小微企业分区域、分行业划定片区,确定专人联点或联片。明确联点干部不得干预企业经营,只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做好廉政监督。鼓励企业成立协会或互助联合体,互帮互助,抱团发展。对于企业反映较多的税金、社保金应允许缓交、补交。

(八)坚持分类指导,在救助和扶持中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根据行业类别、企业自身状况、受疫情影响程度,实施分类指导,分布救助的扶持政策。优先扶持和支持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具有核心竞争力、受疫情影响短时间内经营困难企业,使其尽快回归正轨。对于部分产能落后,竞争力不强,经营不善的企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大包大揽,不越俎代庖,积极稳妥的处理好改制、兼并、破产问题。有标准、有选择的引进高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5G、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要充分发挥幸福感强、安全度高等优势,抓住时间窗口,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一批高端人才,形成人才、产业集聚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