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发改局:疫情背景下落实“六保”任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信息来源: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0-05-2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当前,尽管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1-4月份以来,我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但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就业压力问题。为降低疫情影响,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援企稳岗力度不断加大,1-4月份,我区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去年同期岗位2.5万),其中70%的岗位已就业,本地和外地员工各占5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1.8%,促进了就业用工形势总体稳定。但受经济下行对就业形势变化的滞后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产能利用不足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步向就业领域传导,部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尤其外需显著萎缩的情况下,外资企业高管大幅裁员,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减少,就业压力加大。

二是外资外贸问题。受疫情影响,海外经济停摆、全球物流不畅,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均遭受重创,外贸企业稳定订单难、在手订单履约难、国际市场开拓难、应对经贸摩擦难等“四难”问题突出,1-4月,我区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增幅较上年度同期下降明显,未来外需下降影响将向产业链各端延伸,推迟和取消订单现象频繁发生,世界经济衰退将通过外贸外资、供应链、资金链等多渠道对我区产生一定影响,奥托立夫、晨风、埃马克、盛利维尔等近20家重点外贸企业订单取消或延期。

三是市场需求问题。在经济外部循环受阻、国内疫情存在反复风险的叠加影响下,内需疲弱短期恐难根本扭转。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面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部分企业采取“现金为王”的阶段性经营策略,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9.5%。居民消费抑制严重,一方面输入型疫情仍在持续,居民对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仍有顾虑,另一方面,企业产能利用不足的负面效应逐步向居民收入领域传导,居民“捂紧钱袋子”的想法不断抬头,消费欲望降低,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6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56%。

四是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受前期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困难,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订单减少、生产不足、用工减少、产能利用率降低等问题,一季度我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7%,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3亿元,同比下降7.5%,规上工业增加值较同期下降6%,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支柱行业开票不同程度下降。全区服务业经济受到冲击严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一季度实现全区服务业税收收入6.1亿元,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五是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减“收”增“支”之间,我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呈下降态势;另一方面,为对冲疫情影响,减轻企业负担,财政政策还需加大力度,截至目前,区级财政安排1354万元用于支持疫情期间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为全区2738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30万元,后期疫情相关支出仍不确定,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

六是能源安全问题。目前全区天然气储备、电网调峰储能、管网互联互通等环节仍然薄弱,同时,能源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油气、电力输送通道分布广,里程长,周边环境复杂,易受各类外力引发安全问题,亟需开展好油气输送管道、电力安全生产等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安全水平。

下阶段,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完善抓 “六保”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将“六保”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坚持把“六保”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六保”工作推进专班,精准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对“六保”各项任务进行细化研究,对于细分目标、存在问题、着手方向、政策支撑、落实责任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举措得当。加强督查考核,围绕“六保”考核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考核实施办法,加强重点问题的督查督办,将“六保”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监测研判机制。一方面加强对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要加强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提升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常态化监测调度机制,加强对外部形势和政策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另一方面做好统计工作。针对就业形势、粮食价格、能源存储等“六保”各项任务指标,坚持实事求是、应统尽统,准确反映实绩及问题,为科学预判和决策提供坚实基础。

(三)强化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既要抓好中央和省、市政策的落实,又要根据时与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统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强政策研究和政策储备,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做好项目服务、民生服务的“店小二”“急郎中”,帮助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