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注定让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恶魔正肆虐在中国的大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瞬间拉开了帷幕,没有商量、不容拒绝!
我作为一个肿瘤放疗科的医生本来并没有冲在对抗病毒的一线,但2020年01月27日20:10科室群里的一条信息跃入眼帘:因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严峻,请大家踊跃报名加强留观隔离病区医疗力量。我毫不犹豫的回复:“我报名!”面对疫情,我不想被动地等待,我要主动出击!
第二天下午,2020年01月28日16:00,我突然接到了医务科孙文龙科长的电话:“朱医生,因发生一个紧急情况,你赶快收拾一下随身物品,立即进驻发热病区”。我来不及跟家人多说,匆匆收拾一下,一小时后就赶到了发热病区,直接由后备队员转正。已然在战场奋斗了两天两夜的战友们热情的欢迎我的到来。在经过严格而细致的防护培训后,当晚我就参与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
我们开始每个班的时间多在6个小时以上,最长的要10多个小时,工作中最大的麻烦主要是穿上隔离服后长时间的不能喝水、进食,最最难以克服的是不能上厕所。下班后先来的战友们给我传授经验:上班前3到4个小时就要停止喝水。我试了一下果然有效,但是因为闷在防护服中,一个班次下来头发与内衣都汗湿了,防护胶鞋里仿佛能倒出水来,因为水分不能补充,人有一种虚脱的感觉。口罩是另一个问题,长时间的压迫耳廓、面部,局部的疼痛、瘙痒令人难以忍受,不过我都坚持下来了。
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疑似患者,因为在没有确诊之前谁也不知道接触的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诊时的心理压力是外人难以感受的。记得那一天夜班,留观病房收到一家三口疑似感染者,其中一位在14天内由武汉回到金坛,隐瞒不报,由120接来,其中一位CT检查提示有肺部炎症,医务科通知要连夜进行咽试子采样送常州检查,我强自镇定,迅速加强防护措施后分别对三位疑似病例进行采样,一般的人并不清楚采样的风险,但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是呼吸道,而采样则需要用棉签在疑似者口咽、鼻咽部采取分泌物送检,在采样过程中如果出现喷射性呕吐、咳嗽、喷嚏则非常容易造成病毒传播。我在与他们沟通后谨慎的完成了采样任务。想想病区主任林斌主任每天上午都要进行这样的操作,深感他工作的风险与不易。幸好早晨我们得到通知采样结果阴性,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家人的思念也是心中的痛,妻子已经正常上班,她休息时我可能正在上班,我休息可能已是深夜,我不忍心打扰。儿子今年初三,学习任务较重,在家有时遇到学习困难时还可以与我交流交流,但自从我进入隔离病区,这种交流就少得多了。妻子昨天还微信里跟我说:儿子其实挺想你的,不过不会表达,说最近连续两天做梦都见你了。我把病区秘书张俊华儿子写的小诗《父亲的背影》发给我妻子看,她说:我泪点低的。初到发热病区我也跟我年近七旬的父母通了话,我爸沉默片刻说:“做好防护、平安回来!”不过我想我现在在这儿参加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短暂的分离是为了长久的相聚,值得!
看着疫情通报中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数字不断攀升,我默默的为确诊的患者祈祷,为死亡的患者默哀,同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对抗病毒的战争,我要主动出击!如已应、战必胜!(朱雅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