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运动中,有“一个好门将顶半支球队”的说法,球迷们甚至把优秀的守门员尊称为“门神”。在金坛区指前镇疫情防控战场上,也有一群可敬可爱的“守门员”,他们志愿上阵,日夜坚守交通卡口,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门神”。
最倔强的“守门员”——张春生
还有三个月,张春生就要迎来50周岁的生日。就在不久前,他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守住芦溪桥卡口。作为芦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副社长、民兵营长,党龄30年的老党员,张春生将这一任务视作军令。卡口其他工作人员一天三班轮值已经非常辛苦,而张春生作为芦溪桥卡口的总负责人,除了8小时白班,每天还要负责上半夜或下半夜晚班,20多天没有睡过一个整觉。
雨中执勤的张春生
张春生是一名退役军人,但退役不褪色,军人的“倔强”早就刻在了骨子里。芦溪桥连接芦溪和丰产两个行政村,刚设卡口的那几天,车流量较多,甚至出现排队现象。一次,上级领导来村里检查工作,被张春生拦了下来:“你好,请排队并配合卡口检查登记!”在得知对方是上级领导时,张春生也没让对方车辆优先通过。用他的话说,就是“病毒不长眼睛,不管是谁都不能例外!”
得知这件事,镇政府领导不但没有批评张春生,反而称赞他守得住底线、把得住门。大家还不时在微信群里“直播”卡口车辆通行情况,互相提醒自觉排队过卡。
最耐心的“守门员”——杨俊
为了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指前镇各村都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执行过程中,难免有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出现阻碍正常工作、影响公共秩序的不文明现象。对于值守指前大桥卡口的杨俊来说,应对秘诀就是“耐心”。平时,杨俊要耐心地向每一位群众说明通过卡口的流程、解释设卡的必要性,劝导外来人员返回,提醒本村村民随身携带身份证、出入券,通常都会得到对方的理解配合。
执勤时间匆忙解决午饭
碰到蛮不讲理的人,就更需要耐心了。有一回,一辆外地牌照车辆想要进入庄阳村,杨俊在询问车主信息时,得知对方长期居住在南京,按照规定必须劝返。车主明知规定仍然不肯离开,想通过“耍赖”的方式逼迫杨俊放行。杨俊见此情形,首先向领导和公安部门反映,在等待支援时,努力平复对方情绪,理性分析利弊,防止矛盾升级。在多方配合下,最终顺利劝返。
夜晚在卡口登记人员信息
除了值守卡口,杨俊还主动揽下为全村20名防控工作人员送饭等后勤任务。作为刚来村委半年不到的“新人”,他已经拥有许多“身份”:村级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区政协委员……最近,他还被派出所临时征用为辅警。杨俊将这些“身份”当作荣誉,也视为使命,时刻提醒自己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以党员标准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
穿上辅警制服的杨俊
最有爱的“守门员”——何招惠
何招惠是新河村委渔业村人,也是一名党员。退役后,他进入一家建筑企业,兢兢业业工作,守护自己的小家。这次疫情发生后,何招惠了解到村委防控工作压力大,估计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便主动联系村委,自愿报名当志愿者:“只要能帮得上忙,哪里缺人我就去哪里!”
经村委商议,何招惠被分配到洮西中队后卡口值班。从此,他吃住在简易的临时值班室,一人承担起每天早上7时至中午12时、晚上18时至24时两个时段总计9小时的值勤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哪怕雪雨风霜。
在卡口上值勤的每一天,何招惠都严格按照卡口管控细则,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及时汇总上报数据。除了当好志愿者,何招惠还积极帮助村委寻购防控物资。2月15日,何招惠将辛苦购得的100副护目镜、1000双一次性手套全部捐赠给村委。
风大雨大的夜晚,临时值班室也挡不住阵阵寒意。何招惠端坐在窗前,一边整理车辆信息,一边留意着马路上的动静。此时,大多数人都已沉沉入睡,指前镇48个可进出卡口依然灯火明亮。
何招惠坐在临时值班室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