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疫最前线
自2月3日西城街道成立医学观察点以来,副总指挥缪飞负责去各卡口接辖区滞留人员,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和衣而睡,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两三点接到电话是常事。短短十几天,共转运疑似人员至花山隔离点29人次。难得有空闲时间可以休息一会,在得知愚池有人办丧事时,他凌晨三点上门劝说丧事从简,一定要减少人员聚集。家里人担心不已,而缪飞说:“我是党员,又是男同志,比起在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我已经很幸福了。”
凌晨1点,缪飞接到转运通知,立马穿上防护服准备出发。
蒋瑛和黄琦是街道的两名普通社区工作者,也是街道医学隔离点的仅有的两名女同志。从2月3日到岗以来,两位年轻的妈妈就没回家见过孩子。她们24小时待命接听各卡口电话,核实情况后负责联系工作人员去卡口接人,同时还要做好被隔离人员以及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至少要接100个电话的蒋瑛说:“我在一线坚守,我老公在社区当志愿者,我们都愿意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
2.后方大本营
在这次防疫工作中,有一组“红色娘子军”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她们是西城街道综合协调组的邱惠君、王倩云、王惠琴、余明旸、董晨。她们主要负责防疫信息收集汇总和发布、报告,统筹调配疫情应急处置所需各类资源,督促指导各村、社区应急防控工作,每天接到的咨询电话超过200个。从早上7点多到办公室,一直到凌晨,她们经常忙得忘了喝水,实在太困了就在办公室眯一会,邱惠君主任说:“只要疫情没有结束,我就带领大家继续战斗,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体现党员责任、作出党员贡献、展现党员担当。”
3.社区主战场
“你好,我这里是朱庄社区。您最近去过外地吗?有接触湖北地区回来的人员吗?好的,都没有的话,请您自己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有什么情况和我们社区及时汇报。“这段话,是朱庄社区主任助理艾霞每天挂在嘴边的。从大年初一返岗以来,为了对所有居民逐一排查,包括艾霞在内的社区工作人员已经连轴转工作二十多天了。
从一开始排查时,艾霞就在信息表上备注是否是党员,为后期发动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奠定了基础。“最亏欠的是儿子,每天回去都半夜了,本身接触的人多,也不敢靠近孩子,只能自己住在别的房间。”艾霞说。
因街道防疫工作任务重,大年初二起,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都下派在村、社区工作。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闵佳亮因为家里孩子还小,抵抗力低,就天天住在办公室,隔两三天回去洗澡换衣服,每天中午去姐姐店里用饭盒装点饭菜,一整天都在外面排查、登记、走访。闵佳亮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这些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你别宣传我,比我辛苦的人太多了。”
闵佳亮凌晨1点33分的朋友圈
杨嘉琪是五星社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怀孕2个多月的准妈妈,因为身体原因,肚子里的这个宝宝来之不易。怀上后,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劳累,要好好休息。大年初一看到群里的返岗通知,杨嘉琪主动来到社区,加入疫情防控队伍。电话联系登记湖北地区返坛人员、核实信息、统计数据、组织志愿者派发宣传单,她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社区和街道领导劝慰她以肚子里的孩子为重,想让她回家休息,但她选择和大家坚守在一起,不搞特殊化,即使工作到夜里十点,也毫无怨言。杨嘉琪说:“虽然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是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现在社区人手不够,我多做一点,别的同事就可以少做一点。”
与杨嘉琪一样经历的还有小南门社区的韩焱,她是一个怀孕5个月的二胎妈妈,和别的同事一样坚守在岗位上,她说:“单位领导和同事都很照顾我,我也就是在办公室统计数据,核对信息,能在特殊时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