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坛区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第14号的答复
周金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区乡村历史与传统文化发掘保护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接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并指派李玮副局长具体指导文艺科对我区乡村历史与传统文化保护情况进行走访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文旅局:加强文化遗产普查,深挖地方历史传统文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2003年11月,开展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的普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全市各个乡村和社区,先后召开相关的座谈会和采录会50多次,普查走访1200多人次,对10多个门类的40多个文化遗产项目和90多位艺人进行了文字、图片、声像的采录,并于2004年整理、编印成了近15万字的《福地奇葩——金坛市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荟萃》一书;2016年组织专门人员对保护区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荟萃编辑了近20万字、200多幅图片的《风韵水土——金坛圩村文化生态资源纵览》一书,并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原有的基础上,2018年又公布了第四批区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为加强对非遗的相关保护,我局编制完成了《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围绕规划纲要,构建传承体系,加强对传承人员的保护,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积极支持开展活动,加强非遗传播,非遗影响不断扩大,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举办“非遗进校园”成果汇报展演,为8所学校授牌非遗教学示范基地。
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经普查,确定金坛文物保护单位51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82处,可移动文物8453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新石器时代的三星村遗址和周代土墩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为太平天国戴王府、宋代本善桥、清代段玉裁墓、宋代庄城桥和近代慰安所旧址),其中的三星村遗址被列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局文物科和执法大队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近年来,我区加大文博宣传,2013年《扬州东园图》在央视四套《国宝档案》播出,2018年《神秘的金坛土墩》在央视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该片讲述了金坛西周的人文历史变迁;2019年,《金坛秘棺》被多家媒体转载,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宋末元初的金坛的历史,通过文物讲述故事,配合常州出版了《常州宝语》。此外,我局还通过智慧文广体、馆长讲堂加强对我区文物故事的宣传,同时,区博物馆办刊《金坛文博论丛》,鼓励人员加强对文物的课题研究,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配合乡村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文化资料,2018年配合茅山管理委员会和仙姑村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让当地文化脉络得以更加清晰,同时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深化文旅融合,让传统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彰显魅力。
文史委:近年来,通过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对乡村历史文化进行了整理,出版了《金坛名村》、《金坛地名故事》、《金坛名村》、《金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天荒湖揽胜》等书籍,同时赠阅给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宣传,另外,通过政协主席会、政协常委会渠道以专题的形式,以及提案和社情民意的调查,呼吁社会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推动基层挖掘保护传统历史文化。
地方志办公室:每年加强对地区各行各业情况汇总,编辑出版《金坛年鉴》,每20年整理出版《金坛县志》,在过去的时间里,邀请专家对康熙、乾隆、光绪年间的县志进行了点校、断句和注释,编译成现代文便于阅读,对金坛名人进行了整理,出版了《金坛人物春秋》,所出书籍均免费赠阅给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乡村一级的行政部门,同时作为金坛对外交流的礼品予以赠送。
此外,部分镇村也成立文化研究机构,深挖乡土文化,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儒林镇成立了诸葛亮文化研究会和儒林乡土文化研究会,吸纳当地乡土文化人才23名,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整理,编辑发行《儒林春秋》2期;2010年10月6日成立建昌圩文化研究会,主要挖掘研究传承建昌当地的乡土文化,出版发行了《建昌圩》系列丛书,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民企业家史焕荣带头成立爱心基金会;王甲村的董永孝文化研究会以《董永传说》为题材,深入挖掘董永孝文化,加强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出版了《董永孝文化集萃》。
虽然,各级、各部门、各村、各行各业都在挖掘保护历史传统文化,但是由于职责分工、条线分割、专业性等问题,导致力量比较分散,加之资金投入不足,对乡村历史与传统文化发掘保护的任务任重道远。针对您的建议,下步我局将在深入挖掘乡村历史和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呼吁在政府层面成立乡村历史和传统文化挖掘保护领导小组,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提供资金保障,开展课题研究。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时,把乡村历史和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前置介入规划。吸取仙姑村的美丽乡村的经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依次逐步挖掘各村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文化,围绕今年乡村建设主要任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薛埠镇上阮村、尧塘街道谢桥村、儒林镇柚山村的历史文化挖掘,加强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是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遗产丰富、氛围浑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目标,将传统文化及其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加以整体性保护,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深化文旅融合,开发乡村旅游,利用传统节日或重要展出,举办更多诸如“仙姑村民俗过大年”等活动,推动更多的乡村民俗文化走进景区;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利用,利用好“互联网十”平台,开展非遗扶贫、扶智活动,增强镇村的造血功能;推进非遗传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唱响乡村文化名片;做好金坛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成册,持续推进金坛县志的点校,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典籍了解历史。
三是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鼓励和推进更多的学校把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中小学的知识教育范畴,在学校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组织传承人与学校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研究,根据年龄阶段编撰相关的教材,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在非遗传承方面为学生升学提供渠道,进一步增强非遗在学校的普及和推广。
四是加强与乡镇的沟通,充分发挥各文体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加强文化骨干的培训,指导他们加强属地文化保护和宣传,通过开展群众活动,将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名人传记、地规民约印制有成册,发放给村民阅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好文化脉络,弘扬好传统文化,讲述好现代故事,用传统文化润泽人心,让传统文化重新活跃起来。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7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