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区紧紧围绕“接轨常州主城区、推动发展新跨越”的总体战略,以“两个加快攻坚突破年”为主旋律和主基调,大力解放思想,齐力攻坚突破,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转型步伐日趋加快,全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542.05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71.12亿元、251.55亿元、248.05亿元和142.88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化工及新材料业实现产值328.44亿元,发展有所放缓。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情况方面,装作为全区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区先后引进了奥托立夫汽车零部件、同方威视安检系统、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我区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参股、持股、控股等方式走产融结合道路,并成功发展成为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以资本的力量撬动产业发展,2011年到2013年,成功收购全球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商埃马克、入股世界第三大纺机制造企业卓郎纺机、并购世界纺机巨头欧瑞康,在不断的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过程中,金昇实业迈入了发展快车道。
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方面,作为我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光伏产业链条最为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新能源产业在我区也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积累。“三新一特”是我区今后项目引进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紧盯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优质企业,产业补链、强链,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并且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是我区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区整合生产资源、完善配套环节、突出科技创新,继续巩固光伏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未来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抓住具有局部产业链控制力的关键环节,着力在薄膜电池、生产电池的先进装备、高效组件等项目上实现突破。同时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微电网光伏设备等应用领域,推动产业链从制造端向应用端转变,并推动光伏发电对外拓展,预计未来五年,光伏新能源开票能达到500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方面,我区立足实际,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三新一特”产业发展,不断增粗拉长产业链条,积聚了大乘汽车、中航锂电、北电爱斯特、贝特瑞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布局,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集聚金坛汽车科技产业园,企业间互补能力迅速增强,为我区打造汽车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2018年,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共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48亿元。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在建项目近20个,总投资超510亿元,其中4家电池模组生产企业协议总投资达363亿元,规划产能30.8GW。金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聚发展,已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全的地区之一。为了加强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92家相关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金坛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会,将依托联合会群体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方面,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区传统支柱产业,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中美贸易战等大气候的影响,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不断放缓。近年来,全区纺织服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了长期科学有序的发展,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来积极从生产型企业向消费型企业转变,加大服装产业链建设,收购麻类纺织厂,新建辅料工厂和棉类纺织厂,加强“产学研一体”的创业、创新平台,未来几年做好中国牛仔工园、北服晨风时尚产业园等几个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服装产业创新生态链。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织业务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在新疆特有的地域、资源和政策优势鼓舞下,开始在新疆投资布局,分别启动了新疆库尔勒108万锭纺纱项目、新疆奎屯24万锭的纺纱厂、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卡尔西市12万锭纺纱厂的项目建设,现已全部投产。
盐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我区岩盐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162亿吨。多年来,盐化工产业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几年,我区优化调整金坛盐化工园区产业定位,转型升级为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充分依托当地岩盐资源优势,以一体化的模式构筑发展化工新材料、盐化工及其相关产品的深加工和环保产业,同时接收优质化工企业搬迁和升级,形成独具特色的化工新材料、盐化工和环保产业等产业集群,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金坛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