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宁陕,虽然气温比南方要低,但山上的树木已悄悄露出新芽,在和煦的阳光下这座秦岭南麓的小山城弥漫着初春的气息。金坛在宁陕挂职的朱亚群副县长和徐程萍副局长组织我们援陕的3位医疗队成员去筒车湾镇海棠园村举行义诊活动,海棠园村距离宁陕县城22公里,全程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和深不见底的隧道。一上车,当地的驾驶员师傅嘱咐我们说山路颠簸,要系好安全带,坐稳扶好。山路十八弯,汽车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急转弯时而急刹车,22公里的路程走了1个多小时,让我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晕车滋味。
在我的印象里,秦岭深处的山村都是散落在各个山坳,随处可见简陋破旧的房屋和高低不平的山间小路。但是,当车子来到海棠园村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新农村的景象,马路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海棠驿站,我们仿佛置身于家乡江南的某个小镇。
车刚停稳,于晓磊书记从村委会办公楼迎了出来。他于2017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半年便被派来陕西省宁陕县,在海棠园村担任村第一书记,于是他把家安扎在村委会。一到村子就去村民家里走访、座谈,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摸排需要解决的问题。于书记向我们介绍,刚到村子时,这里山高路陡交通闭塞,年轻人大多去南方打工,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守着几亩山地,生活贫苦,缺医少药。但是村民们的淳朴和热情打动了他,他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肩头沉甸甸的重担。这一年多来,村委会启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安置点,人居环境及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通过种植生态水稻、中药材、养殖中华蜂、生猪等脱贫致富。他指着马路旁的海棠驿站,对我们说,海棠园村依靠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生态农庄的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并加强宣传,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从于书记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那份坚毅、执着、信心和激情。
于书记早已准备好义诊用的座椅,我和骨科赵银必主任医师、麻醉科朱光明医师为村民们测量血压、接受健康咨询、问诊和查体。通过义诊,我们发现好多村民血压高,却没有量过血压;有的高血压患者仅仅是在吃药,但没有定期测量;有的在药店间断买药服用,没有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他们不知道高血压病的危害,不清楚怎样去防治高血压。于是我们赶紧把村民集中起来,给他们普及防治高血压的常识。陕南人喜欢吃咸辣和熏制的食物,这与高血压病人多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建议他们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尽量食用低盐低脂清淡的食物,管住嘴,迈开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要求村民们定期去村医务室测量血压,规范使用降压药物。结合目前脑卒中高发的特点,我们还讲解了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危害和防治方法,跟他们强调:如果出现头昏头痛、言语不清、肢体麻木乏力等表现是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有一位李姓老伯,听说有江苏的医疗专家来,一早就来到村委会,他找到赵主任,说他的膝关节疼痛好多年了,最近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行走。赵主任仔细检查了他的身体,发现他全身多处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这是典型的地方性大骨节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赵主任告诉李老伯现在国家有政策扶持救助大骨节病病人,住院手术基本不需要自己掏钱,还向他承诺住院手术赵主任会亲自做。李老伯激动地紧紧握住赵主任的手,连连道谢。
义诊结束后于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建在村委会楼下的互助幸福院,幸福院里配备了阅览室、村民活动室、技能培训室和医务室,村民广场安装了显示屏在播放着电影,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村民们欣喜地告诉我们,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村里有卫生室,看病很方便,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高,住院看病自己需要花的钱很少。当问起他们的家庭经济来源时,一位大爷告诉我们,他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后来儿子去南方打工,自己在村委会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天麻和猪苓等中药材,这几年收成挺好,自己脱了贫。儿子见父亲年龄大了,腿脚不利索,今年年后没有出去打工,帮父亲一起种植中药材。儿子还说,准备在村子里搞生态养殖和生态农庄。大爷的话语里满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返回县城的路上,徐局长告诉我们,在海棠园村,除了于书记以外,还有宁陕县发改局、筒车湾镇的领导干部和海棠园村委干部组成了驻村工作队,为了村民的脱贫致富,扎根在扶贫的基层一线。扶贫先扶志,扶贫要扶技。给贫困户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在宁陕,来自不同地区的具备不同专业的援陕专家们在用爱和责任,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作为援陕的医疗队员,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发挥自身的特长,努力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健康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路还很长,但是我们一直在坚守着,努力着,奉献着。(张俊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