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
《2019年科技创新提升工作要点》已经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落实。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1.建立责任到人机制。
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创新提升工作任务,提请协调解决问题、报送相关信息材料,每月月底前将本月工作推进情况报送区科技局办公室汇总。
2.建立主动服务机制。
各责任领导及科室、责任人要密切配合,主动开展协调服务、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及时掌握推进进度,协调解决重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对重点任务分解推进过程中难以协调落实的问题,各责任科室、责任人要及时跟进、分析原因,及时向责任领导汇报,并开展相关专题会议研究解决。
中共常州市金坛区科学技术局党组
2019年4月29日
2019年科技创新提升工作要点
2019年科技创新提升工作主要目标为:以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突出“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实际,围绕“对标争先、赶超进位”工作目标,坚持从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维度,深入思考“以关键举措推进创新提升”的路线图、时间表,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久久为功,攻坚突破平台载体、高企培育、政产学研、人才引进和科技服务,构建适合科技型企业成长的科创生态体系,着力让企业创新主体充分活跃起来、让区域创新要素有效集聚起来、让金坛创新氛围加快营造起来。具体目标为载体平台建设有突破,确保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载体不少于7家(省级2家),牵头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抢抓省大力推进高企培育工作契机,力争实现新增高企不少于46家、增幅超35%;申报省双创人才(团队)3个;其他科技创新指标实现同比增长,确保超额完成常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科技部门将重点实施“四项创新提升工作”:
一、创新提升载体平台能级
紧盯打造以创新创业载体、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平台为主体的竞争性创新载体集群为目标。
1.服务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园、创新中心和科创平台,主动服务中德创新产业园、中韩创新产业园、中日创新产业园对标省科技产业园,力争从规划编制起参与打造一批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园区;主动服务华罗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金科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对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和科技企业;按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科创园标准,细化制定全区创新创业载体功能规范指引,主动服务镇区产业用地更新转型、工业标准厂房升格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支持开发区升格国家级经开区、华科园争创省级高新区。
2.支持研发机构建设。认真抓好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面落实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要求,开展企业研发贯标培训,加大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落地,积极帮助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年内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5家(省级2家),力争实现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超90%。
3.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紧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目标,牵头农业农村局、指前镇等编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年建设规划,细化2019年创建工作任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行农业科技超市服务模式,确保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不少于3家、农科平台不少于4家(国家级1家)。
二、创新提升科技企业集群
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政策、人才、技术、项目、服务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1.攻坚高企申报培育。围绕“做大高企规模、做强高新产业”,抢抓省大力推进高企培育工作契机,实施高企申报培育关口前移、分类施策。与商务部门联动对新落户企业进行高企提前规划辅导,与镇区协同对高企培育库企业进行预报辅导,对现有仍不是高企的进行筛选对接。力争新增高企不少于46家,增幅超35%。
2.攻坚科技项目引进。贯彻落实狄书记在大规模引进和培育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金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三新一特”,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成长性好、产出效益高、环境友好型的高质量科技型中小项目和企业。着眼建立梯次合理、层次分明的科技企业引进培育体系,牵头研究制定镇区“双招双引”考核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奖励办法,力争用政策引导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多样性高质量科技企业集群。
3.攻坚创新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以企业为主体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注重科技计划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与人才引育相结合,探索离岸孵化人才引进,大力度支持企业人才承担科技专项、重点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举办首批科技中小企业家管理培训,力争申报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创新类2个、市级以上科技副总等不少于5人。
三、创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按照供给侧改革和放管服要求,以“天天科技5·18活动”为抓手,注重模式创新,注重服务优化,注重生态建设,完善“1+N”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精准化、专业化和平台化。
1.试点新型政产学研用模式。以“三新一特”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先期服务华科园对接中科院计算机所、开发区对接大连化物所,探索打造“Nvs1→X”(N即金坛企业、1即某高校院所、X即某高校院所合作单位)新型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快推动企业家和科学家强强联合、企业与高校院所优势叠加,引导支持双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研发机构建设。
2.打造科创人才服务平台。突出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生态系统同步提升,以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主动对标昆山一站式科创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探索筹建科创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集产学研、技术服务、科技金融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和绩效评估制,年内入驻科技服务机构不少于5家,初步构建“1个中心、N个科技中介”一站式全过程科创人才服务链。
3.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积极争取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探索“苏科贷Ⅰ”扩面工作,同步推进“苏科贷Ⅱ”试点,力争用地方有限资金撬动金融机构十百倍授信,实现对全区各梯次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全覆盖。发挥镇区创新创业载体作用,鼓励常态化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路演活动,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导师服务、科技创新沙龙等,为科技人才团队提供专业化全方位服务。
四、创新提升科技管理机制
突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关键,推动科技管理从管事务向优服务转变,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机制。
1.完善政策体系。按照建立完善支持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政策体系要求,对标昆山、太仓、相城等地科创政策,牵头制定符合我区产业特色、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调整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使用,年内出台含盖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平台招引的认定办法,大力推动政策资源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环节集中,进一步提高政策供给集成度和精准度。
2.理顺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创新主体、镇区工作主导、科技部门服务”科技创新提升工作机制。尝试建立镇区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汇聚上下衔接、横向联系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完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人才联系制度,建立“科技大走访”月报制度,经常性深入对接创新型领军企业、承担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企业、建有重点研发机构的企业。
3.加强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家和人才的获得感。按照“建设一支高素质新时代科技创新管理队伍”要求,更加注重科技管理创新,更加注重科技服务优化,更加注重科技素养提升,年内牵头编制《科技计划及项目申报指南(2019版)》,开设“科技微讲堂”、研读《深圳科技创新之路》等书籍、开通“金坛科技”公众号、编制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等。
附件:《2019年科技创新提升工作要点》
附件
2019年科技创新提升工作要点
序号
|
主要目标
|
工作任务
|
工作标准
|
责任领导
|
责任科室
|
备注
|
1
|
创新提升载体平台能级
|
(1)服务创新载体建设
|
围绕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园、创新中心和科创平台:
①主动服务中德创新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对标省科技产业园,力争从规划编制起参与打造一批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园区;
②主动服务华罗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金科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对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和科技企业;
③按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科创园标准,细化制定全区创新创业载体功能规范指引,主动服务镇区产业用地更新转型、工业标准厂房升格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
④支持开发区升格国家级经开区、华科园争创省级高新区。
|
施小民
许国清
|
高新科
|
|
(2)支持研发机构建设
|
认真抓好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面落实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要求:
⑤开展企业研发贯标培训;
⑥加大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落地;
⑦积极帮助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⑧年内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5家(省级2家),力争实现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超90%。
|
倪小平
|
科服科
|
|
许国清
|
高新科
|
(3)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
紧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创建目标:
⑨牵头农业农村局、指前镇等编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年建设规划;
⑩细化2019年创建工作任务;
11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行农业科技超市服务模式;
12确保新增省级农科企不少于3家、农科平台不少于4家(国家级1家)。
|
施小民
陈林凤
|
农社科
|
|
序号
|
主要目标
|
工作任务
|
工作标准
|
责任领导
|
责任科室
|
备注
|
2
|
创新提升科技企业集群
|
(4)攻坚高企申报培育
|
围绕“做大高企规模、做强高新产业”,推进高企培育工作:
13实施高企申报培育关口前移、分类施策,与商务部门联动对新落户企业进行高企提前规划辅导,与镇区协同对高企培育库企业进行预报辅导、对现有仍不是高企的进行筛选对接;
14新增高企不少于46家、增幅超35%。
|
许国清
|
高新科
|
|
(5)攻坚科技项目引进
|
着眼建立梯次合理、层次分明的科技企业引进培育体系:
15牵头研究制定镇区“双招双引”考核意见;
16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奖励办法,力争用政策引导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多样性高质量科技企业集群。
|
许国清
|
高新科
|
|
陈林凤
|
办公室
|
|
(6)攻坚创新人才引育
|
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以企业为主体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注重科技计划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与人才引育相结合:
17探索离岸孵化人才引进;
18大力度支持企业人才承担科技专项、重点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
19举办首批科技中小企业家管理培训;
20力争申报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创新类2个、市级以上科技副总等不少于5人。
|
陈林凤
|
农社科
|
|
许国清
|
人才科
|
|
倪小平
|
科服科
|
|
序号
|
主要目标
|
工作任务
|
工作标准
|
责任领导
|
责任科室
|
备注
|
3
|
创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
(7)试点新型政产学研用模式
|
21先期服务华科园对接中科院计算机所、开发区对接大连化物所,探索打造“Nvs1→X”(N即金坛企业、1即某高校院所、X即某高校院所合作单位)新型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快推动企业家和科学家强强联合、企业与高校院所优势叠加,引导支持双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研发机构建设。
|
施小民
倪小平
|
科服科
|
|
(8)打造科创人才服务平台
|
22主动对标昆山一站式科创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探索筹建科创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集产学研、技术服务、科技金融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
23完善科技服务机构绩效评估制;
24年内科技服务机构入驻不少于5家,初步构建“1个中心、N个科技中介”一站式全过程科创人才服务链。
|
倪小平
|
科服科
|
|
许国清
|
高新科
|
|
(9)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
|
25积极争取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探索“苏科贷Ⅰ”扩面工作;
26同步推进“苏科贷Ⅱ”试点,力争用地方有限资金撬动金融机构十百倍授信,实现对全区各梯次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全覆盖;
27鼓励常态化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路演活动,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导师服务、科技创新沙龙等,为科技人才团队提供专业化全方位服务。
|
许国清
|
高新科
|
|
|
主要目标
|
工作任务
|
工作标准
|
责任领导
|
责任科室
|
备注
|
4
|
创新提升科技管理机制
|
(10)完善政策体系
|
28按照建立完善支持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政策体系要求,对标昆山、太仓、相城等地科创政策,牵头制定符合我区产业特色、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
29调整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使用,年内出台涵盖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平台招引的认定办法及考核办法,大力度推动政策资源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环节集中,进一步提高政策供给集成度和精准度。
|
陈林凤
|
办公室
|
|
(11)理顺工作机制
|
30建立“企业创新主体、镇区工作主导、科技部门服务”科技创新提升工作体制;31建立镇区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汇聚上下衔接、横向联系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32完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人才联系制度,建立“科技大走访”月报制度。
|
陈林凤
|
办公室
|
|
(12)加强队伍建设
|
33年内牵头编制《科技计划及项目申报指南(2019版)》 ;
34开设“科技微讲堂”;
35开通“金坛科技”公众号。
|
陈林凤
|
办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