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企事业单位 > 供电公司 > 政策法规 > 内容
 
信息名称 江苏省电能替代工作指导意见
索引号 913204137357015613/2019-00019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供电公司 政策法规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供电公司
生成日期 2019-09-02 公开日期 2019-09-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江苏省电能替代工作指导意见
 
江苏省电能替代工作指导意见

 积极推动能源生产消费变革,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电能替代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结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需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电能替代广度和深度,转变客户能源消费习惯,引导清洁、绿色、高效的能源消费新格局,助力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中做表率当排头。

一、工作目标

1.全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56亿千瓦时。

2.全面深化电能替代模式创新,实现电能替代市场开拓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推进重点领域深度替代。建成长江流域岸电系统100套,推广农产品热泵电烘干设备3500套,推广电锅(窑)炉600台,实现线上线下推广家电200万台,打造一批示范项目,提升重点领域电能替代覆盖率。

4.研究试点新技术。研究试点内河千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舶,创新应用锂电池储能移动施工电源,在农作物种植及牲畜养殖领域试点推广一体化电气设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电能替代模式创新

一是全面开展电能替代模式创新。在全省全面推广电能替代模式创新试点成果,市县公司建立“强前端、大后台”推广模式。按照公司电能替代模式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履职尽责,形成常态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市场开拓效率。

二是健全协同推广机制。市县公司前端团队常态化开展市场信息收集、客户需求调研和潜力项目挖掘,将收集的客户用能及替代潜力信息录入信息反馈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后台团队开展常态化电能替代服务支撑工作,将总部技术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转化为具体推广方案和产品套餐,形成推广策略、技术方案、典型案例、支持政策等文件汇编。省客户服务中心要尽快建立长效的电能替代支撑工作机制,开展电能替代常态化研究工作,制定精准市场营销服务方案及考核奖励办法,统筹前端后台协同推广。

三是实施电能替代工作质量评价。不断完善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电能替代功能模块,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公司电能替代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电能替代工作质量评价,形成完备的可监测、可量化、可追溯的电能替代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由省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实施评价。

四是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全面推行乡村供电所电能替代正向激励,在徐州、常州、扬州三家单位试点电能替代工作个人积分制度,将电能替代工作积分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鼓励其他单位主动参与试点。鼓励各市县公司创新试点市场化激励机制。

(二)大力推进长江流域岸电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全覆盖工作部署,加快推进长江岸电建设布局,实现沿江岸电泊位覆盖率达50%、岸电电量提升50%。

1.替代技术

聚焦长江干支流港口、码头、水上服务区、船闸、锚地、沿江自备码头企业,分级分类推广应用高压岸电、低压大容量岸电、低压小容量岸电技术。针对沿江干流游轮、滚装、散货码头等不同场景岸电应用需求,推广应用三峡坝区国家级岸电实验区建设研发新技术、新装备。针对长江干流内河湖泊等重点码头和水上服务区,推广标准化自助接电式低压小容量岸电技术。研究推广纯电动运输船舶及电动轮渡技术。推动岸电系统接入岸电云网系统和APP应用,实现港口岸电统一接入、统一支付、统一服务。

2.工作举措

加强长江岸电推广统筹布局。落实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支持国家电网公司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建设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沿江八市岸电应用场景专项调研,深入分析长江流域岸电应用需求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吸收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室区建设经验,于3月底前制定长江流域岸电推广实施计划,统筹布局长江流域岸电推广,在南京、南通、泰州等地建成一批岸电示范项目,在南京、常州试点内河千吨级纯电动运输船,在镇江试点电动渡轮替代燃油渡轮。推进港口岸电共商共建。结合交通运输部《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开辟岸电项目配套电网建设“绿色通道”,满足岸电用电需求。总结形成南通通海港沿江岸电应用试点港区建设经验,推广岸电使用成本分摊机制,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港口岸电。引导互联网企业参与岸电运营服务,实现岸电服务互联互通。推动完善岸电推广支持政策。推动将岸电推广纳入各级政府长江推进长江大保护创新举措。推动交通、环保部门将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纳入船舶污染排放统计、检测、考核体系,试点建立排放奖惩机制。推动延续各地岸电设施补贴政策,出台船舶改造补贴、船舶接用岸电奖励等支持政策。

(三)全面推进乡村生产电气化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气化,实现地区农产品电烘干覆盖率达到30%,打造一批电动农机具示范项目。

1.替代技术

在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领域,聚焦国有粮仓、大型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承包企业、农业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农产品仓储及物流客户、农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客户,重点推广农业大棚电保温、电排灌、电动喷淋、电烘干、电制茶、电烤烟、电动无人植保机等成熟农机具电气化技术。在畜牧饲养领域,推广喂食、清粪、除菌、集蛋等成套电气化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推广电制氧、电加热育苗、水体保温等智能养殖技术。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聚焦特色小镇、农(渔)家院、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以及市民农园,在旅游经营过程中的制冷、供热供暖、餐饮、交通等环节推广电气化技术。

2.工作举措

坚持政企协同。总结近年来乡村电气化推广成效,主动与省农业农村厅沟通,提出公司推动乡村电气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争取省层面出台实施乡村电气化的指导文件。各市县公司要加强与地方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沟通,推动将电气化纳入地方政府落实乡村振兴的工作举措,争取将电气化农机具纳入农机补贴目录、提高补贴额度等政策。鼓励优质供应商降低设备售价,针对具有使用季节性的电动农机装备采用租赁等商业模式。适当提高农村地区低压供电标准,对于供电范围内报装容量在160千伏安及以下的农业生产及加工新装、增容用电统一采用低压供电。积极发挥全能型供电所优势。依托客户经理、乡镇台区经理,充分发挥供电所贴近客户的优势,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性市场调研,宣传推介乡村生产电气化技术,发掘替代需求,制定地区乡村生产电气化技术与产品推广重点及需求目录,推动将需求转化为替代项目。推进特色、规模替代。结合乡村产业特色,以实施生产基地、产业聚集区规模化替代为抓手,打造“一地一特色”乡村电气化特色,不断开拓农业农村替代市场,形成影响力。在泰州等地打造大型国有粮库“十万亩农田”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示范基地,在淮安打造20万亩全电气化“虾稻共生”养殖示范基地,在常州打造6000亩鱼塘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在江苏农科院南京溧水基地建成农业种植全电气化示范项目,在无锡建成篱笆园全电气化景区,建成一批电气化农业大棚。

(四)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窑炉)和自备电厂替代

结合《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窑炉)实施电能替代,助力政府全面消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城市建成区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力争30%工业煤锅(窑)炉实现电能替代。积极推动30万千瓦及以下不达标燃煤自备机组实施清洁替代。

1.替代技术

在煤锅炉和煤窑炉替代领域,聚焦钢铁、铸造、陶瓷、化工、耐火材料等重点行业燃煤锅(窑)炉的客户。在工业生产的热水供应环节,大力推广电极锅炉、电磁感应锅炉、余热利用热泵+电锅炉、高温热泵等技术。在工业生产的蒸汽供应环节,推广相变蓄热锅炉、固体蓄热锅炉等技术,推广供热管网优化控制技术。在建材领域推广玻璃电熔窑炉、陶瓷电窑炉技术,在冶金领域推广电阻炉、中频炉、高频炉等技术。

2.工作举措

调动政企客户经理积极性。配合政府开展工业锅炉和窑炉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行业分布、蒸吨规模、燃料及炉型和排污量等情况,建立客户清单和基础台账,对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替代工作实施销号管理。针对工业用热(热水、蒸汽)设备及工艺流程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替代改造方案,明确电锅炉和电窑炉推广覆盖率目标,推动实现深度替代。鼓励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电锅炉和电窑炉项目替代,推动在集团用户、行业聚集区开展试点示范,形成规模替代效应。推动延续各级电锅炉、电窑炉设备补贴,争取提升补贴额度。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燃煤自备电厂清洁替代。采取集中竞价、双边协商、挂牌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实现富余清洁能源、高效大机组替代燃煤自备机组发电,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五)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电气化

聚焦国家新一轮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激励措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电气化。

1.替代产品

与家电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网电商等平台推广适应节气、覆盖地域、舒适人居的品质优、能效高的家电产品。针对城市地区居民家庭,以推广全电厨房、绿色出行及高端智能享受型家电产品为目标,打造物联网家电、智能电器、全电化卫浴、高效电采暖、电动汽车等高端产品体系,大力推广家庭电烤箱、全电厨炊产品、电咖啡机、电茶具、电面条机、微型电暖器,以及乘用电动汽车等产品。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家庭,以推广物美价廉、满足家庭生活采暖、生活热水、电器厨具等必需品为目标,重点推广碳晶电暖器、微型电暖器、电热水器、电磁炉(灶),以及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

2.工作举措

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家用电器销售。大力加强营业厅家电展示区功能建设,全省建成68个营业厅电能替代展示区,增强重点家电产品展示和能效对比宣传,提升客户线下体验。积极利用国网电商“电e连”平台、苏宁易购等线上平台,打造江苏专区,制定全年推广活动计划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差异化推广策略,采取“零利润销售、薄利多销、厂商让利、电力积分”等销售策略,全年常态化开展家庭电气化推广活动,打造国网公司“居民家庭电气化购物节”,形成江苏特色。推广绿色、智能家电销售,争取对产业链条长、带动系数大、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明显的新型绿色、智能化家电产品销售给予消费者适当补贴。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争取对消费者交售旧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抽油烟机、热水器、灶具、计算机)并购买新家电产品给予适当补贴,推动高质量新产品销售。因地制宜推进居民电采暖。在有集中供暖需求的徐州等地区,大力推广蓄热式电采暖技术,积极开展光伏(热)、热泵、电采暖等技术综合应用试点。积极联合房地产商大力推广全电化家装工程,引导分散居民客户采用微型电暖器、碳晶电采暖等产品。

(六)大力实施商业餐饮电能替代

大力推广商业餐饮领域电能替代,提升商业餐饮行业电气化水平。2019年,聚焦各地特色餐饮,打造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项目,大力推广全电化厨房和各类特色电炊具,提高商业餐饮电气化普及率。

1.替代技术

针对城市综合体,对中、西餐饮店重点推广电磁灶、电磁蒸柜、电磁消毒柜、电磁暖汁箱、电磁消毒柜等电磁技术;对火锅、汤锅、烤肉店重点推广电磁灶技术。针对临街店铺,在普通中餐馆重点推广电磁炉、电饭锅、电蒸锅、电烤箱、电煮锅、电消毒柜等厨房电器;在火锅、汤锅、烤肉店重点推广电磁灶、电磁炉技术;在面食店重点推广电磁灶、电蒸锅、电煮锅技术;在糕点店重点推广电烤箱技术;在烧烤店重点推广电烤炉技术;针对政企单位、连锁酒店等客户,提供全电化厨房整体解决方案。

2.工作举措

标准完善和政策保障。促请政府完善餐饮行业运行安全标准,出台更为严格的餐饮用气安全限制措施和电气化厨房安全改造财政补贴政策。积极协助客户实施餐饮电气化内外部工程改造,落实红线外配套电网建设,降低用户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打造电气化餐饮示范项目。

发挥餐饮行业协会、烹饪协会、大运河美食联盟的影响力,抓好本地特色品牌龙头餐饮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联合苏宁易购等家电销售商或知名电器品牌,推动本地区连锁餐饮品牌、餐饮行业龙头的试点示范,推动连锁酒店企业统一配置全电厨具。发挥大众点评等平台的评价效应,关注人气店、网红店,推动实施炊具电气化改造,将电气化元素融入“卖点”,带动同行业实施餐饮电气化改造。结合江苏“夏季小龙虾、冬季羊肉汤”,联合政府部门推动沿街店铺实施成片电气化改造,打造江苏特色电气化餐饮一条街,优化就餐环境,提升安全性。以淮安、扬州地区为重点,借助中国淮扬菜大师邀请赛、龙虾节等活动平台,推广餐饮电气化。

大力支持厨师培训机构开设电气化炊具专项培训课程,加大电气化厨房安全、清洁、便捷等优势培训宣传,推出淮扬菜电厨炊制作工艺,以点带面、带动全行业推广。

(七)积极推动校园实施电能替代

结合国家校园能效领跑者示范计划,开展清洁高效绿色校园建设活动,提升校园整体用能水平,改善校园环境。

1.替代技术

针对高校园区内教学楼、实验室、职工学生宿舍以及食堂餐饮等供热(冷)、生活热水等需求,制定集电供暖(冷)、电气化厨炊、电供热水及综合能效提升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中小学分布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以间歇性供暖和厨炊用能为主的特点,重点推广热泵、蓄热电锅炉、电厨炊等技术,满足中小学校用能需求。开展校园能源托管服务,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同一区域多校用能智慧互联,通过系统优化和远程管控等措施实施校园用能精益化管理,促进节能降费,实现多方共赢。

2.工作举措

开展校园用能情况普查。发挥前端团队优势,联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辖区大中小学校园、幼儿园用能情况普查,建立台账信息,挖掘校园电能替代潜力,明确重点替代对象。坚持政企合作推动。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家教育部开展“清洁取暖进校园活动”的模式,推动校园实施电能替代,明确地方政府和校方负责用电设备购置、用电增容及配电设施改造;公司负责红线外配套电网建设。争取将教育基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全电气化校园建设,在大中小学校园推广电厨炊、电供热水、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技术,打造校园清洁高效绿色用能示范样板。开展“互联网+能源托管”服务。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参与清洁高效绿色校园建设,为学校提供能源托管服务,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园用能智慧互联、精益化管理。建成南京工业大学、淮海工学院、宜兴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清洁高效绿色校园示范项目。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推进电能替代对落实国家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促进公司增供扩销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专业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业务模式

推进“强前端、大后台”团队建设,充分激发客户经理、营业厅电管家、台区经理等前端人员拓展市场积极性,不断提升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省客户服务中心、产业单位等后台支撑能力,实现前端后台、线上线下协同运作,提高电能替代市场开拓效率。

(三)加强过程管控,量化考核评价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广移动作业应用,建立可监测、可量化、可追溯的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对重点领域替代工作情况实行月发布、季通报。强化正向激励,通过经济奖励、个人绩效、荣誉评比等多种形式,突出指标考核对业绩提升的引领作用,切实调动基层单位和一线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理念传播,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电能替代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提升社会能效的突出作用,广泛传播“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能源消费理念,提高全社会对电能替代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

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

2019年9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