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市场监管局 > 规划计划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2019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113204820141411706/2019-00020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市场监管局 规划计划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场监管局
生成日期 2019-08-28 公开日期 2019-08-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2019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2019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区市场监管工作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两个加快创新提升年”部署要求,紧扣全年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以赴抓改革、促竞争、保安全、提质量、重维权,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在全区“一新两高”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为企服务,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提升市场准入便利程度。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3550”改革意见,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有效促进全区市场主体保持增长态势。截至6月底,全区新设各类市场主体3429户,同比增长3.91%。其中新设企业988户、个体工商户2432户,分别同比增长-4.17%和8.28%。全区共有登记在册市场主体50876户,注册资金2509.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55%和11.11%,市场主体总数突破了5万户。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推动“黄金村软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中盐金坛盐化获得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立项公示。截至6月底,全区共新增国内商标注册申请756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申请2件;1-5月,全区共新增专利申请1369件、专利授权64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02件、发明专利授权5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4.36件。三是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计量、标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金坛旗枪茶质量分级》和《抹茶原料栽培技术规程》获得省级标准立项,完成大地肥业和康友医用器械计量合格确认申报评审,推动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139项,截至目前,全区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累计达715项;积极推广认证认可、卓越绩效评价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认真组织工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申报,共有6家企业申报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A级。四是积极落实帮企助企工作。认真履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融资登记职责,截至6月底,共办理各类登记62件,帮助企业融资31.19亿元;继续推进“个转企”工作,鼓励、引导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共完成“个转企”22户;充分发挥检验检测中心桥梁纽带作用,严格落实“强检免费”政策,共免费检定计量器具5664台(件),为企业减免费用72万元。

(二)狠抓重点监管,固守安全底线。一是突出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坚持准入管理、常规监管、专项整治和质量监测“四位一体”,严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环节监管,着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625家,完成信用评定3742户;开展食品抽检1551批次,占全年计划的50.36%,合格率为99.42%。二是突出药品药械监管。对药械行业准入、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全方位监管,认真开展GSP、GMP跟踪检查,严把药械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关口,牢牢守住药械安全底线。共检查药械行业市场主体256家,完成信用评定454家,销毁过期失效疫苗12079支。三是突出特种设备监管。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精准执法年”活动,切实强化节假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认真开展全国两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深入开展涉危化品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和压力管道专项整治,继续推进特种设备数据信息采集,督促、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78家、设备近200台,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141人次。四是突出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和容器生产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积极针对成品油、电动车、电线电缆等重点商品开展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建设,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三)狠抓竞争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建立公平竞争审查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以自我审查为主,政策制定机关、部门出台专业意见,执法机构提出竞争政策建议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全区主要部门、乡镇的全覆盖。二是加大价格监管力度。推行“A、B、C”等级登记管理制度,对城区登记在册的主要商卖场(超市)、专业市场等近460户经营者实施分类监管;切实加强节日市场价格监管,组织开展停车收费价格专项检查、电网和转供电环节电价检查,治理整顿乱收费行为,维护涉企和民生重点领域价格秩序。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金坛分中心平台作用,为全区企业提供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快速反馈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深入开展“双打”工作,组织开展“护航”“溯源”“保护春茶地理标志”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协助企业处置商标异议5件、“撤三”诉讼1件。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全面加大对商品交易市场、农资市场、网络市场三大市场的监管规范力度,持续强化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汽车销售管理和成品油管理,不断加强广告监管监测,组织开展烟卡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

(四)狠抓机制优化,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实施信用监管。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和信息公示,切实强化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提升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倒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截至6月底,全区共有12129户企业、30060户个体工商户和81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年报,分别占应报数的90.5%、91.0%和93.6%,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公示率均位列常州辖市区第一,共有184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依法公示行政处罚信息63条。二是推进行刑衔接。联合公安、检察院召开联席会议,出动20余人次配合公安对食药犯罪、涉及传销线索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处置检察建议17份,实现了案件信息共享、执法资源互补,在查办案件中形成了“两法”衔接常态化。三是强化执法监督。突出对行政处罚中立案销案、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加强和改进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工作,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集体讨论制度,着力杜绝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处罚畸轻畸重等问题。共召开案审会15次,核审案件34起。四是推进随机监管。全面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的整体迁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信息库,确保新平台执法人员全入驻、市场主体全覆盖,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扎实开展夯实基础。

(五)狠抓维权惠民,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强化消费权益保护。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宣传日等维权宣传活动,着力传播消费知识、倡导理性消费,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认真做好消费者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加强预判、处置和跟踪,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6月,共受理投诉举报1329件,按时办结率100%。二是实施惠民利民工程。推进“计量惠民”和“阳光餐饮”工程,重点针对眼镜制配场所、超市、加油站等开展计量专项监督检查,计划对全区22家集贸市场、94家村级卫生室和2家社会福利机构在用计量器具进行免费检定,确保计量器具调试后合格率达100%;继续推动全区餐饮单位依托“阳光餐饮”亮信息、晒厨房,建成“阳光餐饮”单位30家。三是开展创建评比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等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加各类荣誉评定,不断提升行业诚信自律水平。组织对华润苏果、千秋大药房、苏宁云商等15家区级价格诚信单位进行了抽查;默元酒店和一号农场获评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四是积极推进扫黑除恶。紧盯“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总体目标,坚决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融贯于日常市场监管工作当中,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线索摸排、乱象治理和违法惩处,着力消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共排查移送涉黑涉恶线索三组7条,组织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60余项,拟定吊销企业324户。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盯全年既定工作目标,进一步夯实责任、狠抓落实,着力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提升市场准入便捷程度。一是推行市场主体自助登记,在政务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分局设置市场主体自助办照区,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便利群众办事。二是推动出台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实施意见,进一步消除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三是继续落实“3550”改革意见,进一步压缩开办时限,优化登记流程,推动企业开办再提速,力争年度内实现全区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办结。四是推进实施“证照分离”改革,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项措施,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全力推进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水平,力争在三季度通过上级验收。二是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三大安全”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事故的底线。三是继续强化商品交易市场、农资市场和网络市场监管,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广告合同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三)优化监管执法方式,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一是继续做好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结合年报工作开展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吊工作,切实提高有效市场主体质量。二是坚持担当作为,对市场主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突出正面引领,着力做到“首违不罚”“再违必罚”“屡违重罚”,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三是不断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健全完善执法人员、市场主体“两库”建设,持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发展工作成效。一是充分挖掘全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特点和优势产品,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订,不断提升我区标准化水平。二是在汽车、光伏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组织企业申报省市“质量奖”和工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开展2019年度“区长质量奖”申报评审工作,通过典型引领提高全区整体质量水平。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培育“长荡湖大闸蟹”“指前标米”区域公共品牌,确保全年新增商标注册不低于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不低于15.2件。四是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强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为全区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大维权惠民力度,提升消费环境建设绩效。一是积极推进消保委组建,继续加强全区“一会两站”建设,不断推进消费投诉举报受理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投诉举报处置效率。二是继续推进各类惠民实事,不断扩大“计量惠民”“安心菜场”“阳光餐饮”“放心消费”等惠民工程的覆盖面,确保建成“阳光餐饮”单位400家、“安心菜场”1家,申报市级放心消费先进单位1-2家。三是持续做好文明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在市场监管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