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通知公告 > 内容
金坛区2018年水稻品种应用意见
  信息来源:农林局 发布时间:2018-03-3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品种简介

武运粳23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014

二、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三、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6.6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1%,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9.8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8%。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转熟色好,抗倒性中等。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6粒,结实率90.1%,千粒重26克,株高97.3厘米,全生育期159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4.9%(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0.55%);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62.6%,垩白粒率28.0%,垩白度4.4%,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下旬播种,最迟不宜超过6月10号,机插秧每亩用种量3.0-3.5公斤。

2、适时机栽,合理密植。机栽秧龄应严格控制在18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6万穴左右,每亩大田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做到“前促、中控、后补”,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拔节肥,增施磷钾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茎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够苗搁田强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成熟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白叶枯病的防治。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4396E,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许可。


品种简介

南粳5055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14

二、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三、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4.5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7公斤,较对照增产6.0%。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91.4%,千粒重24.7克,株高96.5厘米,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早1天左右;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0.0%,垩白度0.8%,胶稠度8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0.1%,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5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5万-1.8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为宜,并做到氮、磷、钾搭配使用;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质食味,宜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分次轻搁,强秆壮根,后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4396E,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许可。


品种简介

宁粳8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609

二、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三、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74.25公斤,比对照武运粳23增产3.18%;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9.43公斤,比对照武运粳23增产7.61%。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穗型中等,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后期灌浆快,熟相清秀。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9万,每穗实粒数117.1粒,结实率93.2%,千粒重28.1克,株高100.3厘米,全生育期159.8天,与对照武运粳23相当。病害鉴定:穗颈瘟损失率3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3.75,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0.69%。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3年检测:整精米率73.1%,垩白率62%,垩白度12.7%,胶稠度9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0%,米质较优。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机插秧5月底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3.0-4.0 公斤,每盘播净种120克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天,6月中旬移栽,机栽密度以3.5×9寸为宜,每亩大田栽插1.7万-1.9万穴,每穴栽插3-4苗,每亩基本苗6万-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早施分蘖肥,在中期稳健的基础上,适时施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当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活熟到老,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重视稻瘟病的防治。


品种简介

武运粳30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413

二、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三、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68.6公斤,比对照增产4.2%,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1公斤,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6.7%。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旺,叶色绿,生长后期转色好,偶有短顶芒,抗倒性好。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8.1万,每穗实粒数146.9粒,结实率94.6%,千粒重26.8克,株高99.7厘米,全生育期160.8天,较对照武运粳23号早1天。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抗性,抗纹枯病,综合鉴定:感穗颈瘟,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3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率36.0%,垩白度3.6,胶稠度9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1%,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5月下旬开始播种,最迟不超过6月10日播种,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0~3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公斤,机插秧每盘播净种120克左右,播后保持湿润。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提倡机插,基本苗6万~7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注意磷、钾肥配比施用,肥料运筹采用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确保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总茎蘖数达20万以上,穗肥施用以促为主,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做到薄水机栽,浅水促蘖,足苗搁田,后期湿润灌溉,确保活熟到老。

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抽穗扬花期、综合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等穗部病害。特别要注意黑条矮缩病、穗颈稻瘟防治。


品种简介

镇糯19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312

二、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三、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7.8公斤,2010年比对照宁粳1号增产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3.4公斤,比对照宁粳1号增产6.5%。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1万,每穗实粒数129.4粒,结实率93.8%,千粒重26.3克,株高99.4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8天左右,较对照宁粳1号早熟2天左右。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稻瘟病,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率糯,垩白度糯,胶稠度10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谷标准。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每亩用种量3.0 公斤,秧龄18-20天。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每亩大田基本苗6万-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在中期稳健的基础,适时施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当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特别要注意黑条矮缩病、穗颈瘟的防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