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因苗管理 突出分类指导
落实关键措施 夯实稳产基础
——2018年麦油春季田管技术意见
受去年播后长时间少雨干旱天气影响,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田块出苗时间推迟且差异较大,小麦出苗难、齐苗晚、长势较弱。春季麦油返青后,是苗情转化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最紧迫的时期,近期我区气温总体偏高,降雨量适量,小麦生长发育进程较快。各地应结合农情、苗情特点,加强分类指导,一着不让的抓好春季田管,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控旺促壮,为争足穗攻大穗创造条件。
一、苗情特点
小麦苗情:群体不平衡性仍突出,生育进程早晚不一致。
据3月5日苗情哨资料:全区小麦亩均茎蘖数53.38万、叶龄7.16叶,分别较去年增8.91万、增0.13叶。其中,亩茎蘖数70万以上的占比10%;55-70万的占比27.5%;40-55万的占比52.5%;40万以下的占比10%;叶龄8叶以上的占比30%;7-8叶的占比32.5%;6-7叶的占比25%;6叶以下的占比12.5%。11月10日前适期播种的平均亩茎蘖数53.76万,叶龄7.73叶;11月10-20日偏迟播种的平均亩茎蘖数56.27万,叶龄6.67叶;11月20日后迟播的平均亩茎蘖数41.15万,叶龄5.79叶。撒播田块平均亩茎蘖55.38万,叶龄7.32叶;机条播田块平均亩茎蘖53.84万,叶龄7.45叶。
油菜苗情:长势总体较弱。据3月5日苗情哨资料:全区油菜平均株高18.1厘米、叶龄13.5叶、主茎绿叶9.1叶、开盘度27.1厘米,分别较上年矮10.4厘米、少9.8叶、少4.5叶、少8.4厘米。
二、存在问题
(一)晚播田块群体数量不足
部分晚播田虽然增加了播种量,由于露籽较多、种子发芽的温度条件不够,墒情不足,出苗率、成苗率低,苗小瘦弱,亩茎蘖数仍显不足。据苗情哨数据,晚播田(11月20日后播种)亩均基本苗仅16.85万。3月5日苗情,平均亩均茎蘖数41.15万,叶龄5.79叶。
(二)近期降水多,渍害隐患重。
随着春季雨水增多,土壤含水量增大,部分田块沟系质量差,田内外沟系不配套、不畅通,进入拔节孕穗阶段的麦苗更易遭受渍害威胁,使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抗倒能力。
(三)田块草害威胁大。
去年夏收,我区麦田菵草基数普遍较大。今年秋播期间又干旱少雨,冬前化除到位率较低、化除效果不理想。随气温回升,杂草将进入又一出草高峰。
三、春管技术措施
针对今年苗情特点,春季田管应坚持“分类指导,因苗管理,促控结合,争取足穗,主攻大穗”的技术思路,突出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群体与个体质量,夯实夏粮丰产基础。技术措施上,主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当务之急是搞好清沟理墒
春季历来雨水偏多,一旦田间排水不畅,加之部分田块根系下扎较浅,极易产生渍害。当前未开排水沟的田块,要抓住冷尾暖头、晴天适墒等有利时机突击开好内沟、外沟和围沟,做到三沟相连,杜绝“断头沟”。已开沟的田块,要及时清理疏通,确保内外三沟排水畅通。油菜田要在抽薹封行之前及早清沟疏通,提高排水降渍能力。
(二)因苗采取镇压、补肥措施
对苗弱、苗小的晚播田及稻田套播的麦田,在拔节前进行机械镇压,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植株健壮水平。对苗弱、苗小,群体不足,已经脱力落黄的田块,亩施尿素5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苗要杜绝早春施肥,为重施拔节孕穗肥创造条件。
(三)科学施用拔节孕穗肥(蕾薹肥)
小麦拔节肥施用原则:掌握在倒3叶期,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厘米,叶色褪淡,群体开始下降时施用。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的田块,尤其是晚播弱小苗,要尽早施用返青接力肥,每亩一次性施用5-7.5公斤尿素,促进分蘖和苗情转化,避免多次追肥。而群体偏大的旺长田应适当推迟。对前期已施用过返青肥或平衡肥的,田间叶色偏深,叶片披而不立的田块,暂不施肥,待叶色褪淡后再施。对前期尚未补肥,当前叶色已明显褪淡的田块,应立即施用。亩施肥量:配方肥(18-7-10)15-20公斤+尿素5-8公斤。对群体适宜的高产田,余叶龄0.5-0时,增施孕穗肥,亩施尿素8-10公斤。齐穗后结合“一喷三防”工作,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
对苗小苗弱的油菜田要及早趁墒追肥,促进春发。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油菜田,在油菜薹高5-8厘米时及时追施抽薹肥,每亩施30公斤45%配方肥及5公斤尿素。抽薹早、长势旺的油菜田应推迟施用薹肥,一般在薹高30厘米左右追施。
(四)切实抓好病虫草害防控
由于去年冬前化除面积小,当前麦油田间杂草发生程度较重,要抢抓早春防治适期尽早开展春季化除,在小麦拔节和油菜抽薹前的冷尾暖头、日均温5℃以上抢晴用药,切忌在低温寒潮来临前后3天内用药,以免发生冻药害。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虫的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要根据区植保部门技术意见及时用药。小麦在春季回暖后及时防治纹枯病,特别是群体偏大的田块要重点及时用药预防,为确保化控与防治效果,农户要选准药种、用对方法。赤霉病要在齐穗至初花期主动用药、5-7天后再打一次;油菜菌核病应在开花初期防治1-2次。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衰、保粒增重。
(五)切实抓好防灾减灾
始终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立足于防,及早落实关键措施,增强防灾减灾的主动性。主要是预防好倒春寒冻害,小麦拔节后,若出现0℃以下的倒春寒天气,要在低温发生后2-3天逐日田间剥查小麦幼穗受冻情况,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的田块要及时增施适量速效氮肥,促进动摇分蘖和小分蘖生长成穗。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田块,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过30%的田块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超过15公斤。遇倒春寒冻害的油菜田每亩可酌情补施5-7.5公斤尿素作恢复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