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发改委:找准现代服务业的发力点 助力金坛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发展和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8-12-1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攻关期,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包括江苏在内的很多地区实现了产业结构“三二一”的转变,且有很多地区的服务业占比突破了50%的大关,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金坛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回顾近年来金坛服务业的发展,可以用三个“稳步”来形容。

(一)服务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区按照“一山一水、一城一区”的总体布局,加大了老城改造、新城开发、度假区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7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5.05亿元,比2016年增长12.9%;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4.5%,占比比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78万人,同比增长9.2%;全区服务业完成税收31.3亿元,同比增长25.8%。

(二)服务业发展质量稳步升级。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20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76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随着茅山、长荡湖两大区域的开发,全区已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2家、AAA级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6家;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电商产业逐渐兴起,重点发展了一批电商企业,培育了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镇),目前全区拥有省(市)级农村电商示范村4家、省级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1家,电商企业百余家。金融市场繁荣稳定,积极吸纳外部金融资源,驻坛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达20家、机构网点131个、智能银行31家,全区83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经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物流运输企业百余家,公路货运车辆4337辆,船舶拥有量765艘,船舶总吨位47万吨。

(三)服务业项目招引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金坛。2017年,全区库内服务业项目182个,已竣工61个,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1.39亿元,比2016年增长14.7%。特别是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等服务业项目成为了推动我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金坛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差距

我区服务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短板差距也很明显,可以用四个“亟需”来体现。

(一)规模总量亟需扩大。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在常州一市五区中排名靠后,服务业占比尚未超越二产,离突破50%的大关还有一定差距;列统的115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中实现营收超亿元的只有12家、超5亿元的只有3家(且均为国有平台公司),179家规模以上批零住餐业中实现销售额超10亿元的只有2家。全区服务业企业总体呈现数量少、规模小的状态,亟需规模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支撑。

(二)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在全区服务业行业结构中,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批零住餐业实现增加值48.5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4%,依然是我区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他服务业也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房地产业、租赁业为主,而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明显不足,使得我区工业企业的服务环节得不到相应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基础后劲亟需夯实。从数据显示,我区服务业投资主要还是依赖传统要素的投入,创新投入占比依然不高。2017年,全区房地产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传统要素投资达105.29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比重超80%,而直接用于扩大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的投资比重较小,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投资占比不足8%,投资导向有待调整。

(四)产业集聚亟需提升。区域内除茅山、长荡湖两大旅游休闲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外,用于承载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尚为空白,导致相关领域的企业缺少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和引领,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三、推动金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建议

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要着眼“支撑江苏制造业高端攀升”和“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两大目标,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我省产业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发力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当前,金坛正处于工业经济逆势而上、“三新一特”产业蓬勃发展、智能制造不断集聚的加速期,以及实施民生优质服务的提档升级期,发展目标与省委所提目标一致,同时我区也面临着土地、能耗指标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生产性服务业是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一要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突破,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随着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金坛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以“三新一特”产业为主的精准招商,不断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同时,瞄准前沿技术、关键领域和发展趋势,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业态创新和服务延伸,推动制造业从初级服务外包逐渐过渡到高级供应链外包,改变制造业企业“大而全”的现状,进一步扩大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二要以引培市场主体为重点,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体系。金坛应紧盯产业发展需求,以商务楼宇及产业园区为载体平台,规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集聚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剥离内部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服务环节,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不断扩充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鼓励和引导我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以落实产业政策为抓手,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密切关注中央、省、市的投资方向和支持重点,做细做实我区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培育储备,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坚持产业发展导向,研究提出促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奖补机制等举措,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扶持,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和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要让文旅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有很大的推动效应,对城市消费市场有较强的培育与吸引力。一要抓好载体平台建设。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重点突出茅山旅游度假、长荡湖生态休闲两大旅游集聚区建设,完善休闲度假功能,挖掘特色旅游产品,支持和引导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尽早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金坛旅游经济规模效益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二要抓好文旅融合发展。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引领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发挥金坛道教文化、渔文化、红色文化、神传文化等优势,提升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共生共赢。三要抓好重点项目培育。依托金坛山水资源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招引推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点旅游项目,并发挥东方盐湖城等旅游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扩大金坛旅游产业规模。四要抓好文旅品牌塑造。积极培育和创建一批文旅产品品牌、文旅企业品牌,通过争创国家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乡村旅游点等路径,不断提升金坛文化旅游形象力和市场感召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