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购物盛宴双11又双叒叕要来了!购物高峰也是交易纠纷和物流高峰期,我区消协提醒并不深谙双11销售套路的消费者理智拔草,谨慎“剁手”。
套路一:折扣套路。预售价、尾款价、到手价、销售价……领券立减、定金膨胀……跨店优惠、店铺优惠、加购指定商品更优惠……商家的这些折扣套路层出不穷,消费者却不能明白购物,甚至弄不清楚交易价格产生纠纷。消协提醒消费者尾款价不是到手价,所有优惠不一定能叠加使用,应仔细了解平台购物规则。同时,要留存好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购物单据、订单信息等,便于产生纠纷进行维权。
套路二:红包套路。满减红包、抓猫猫得红包、火炬红包、预售红包,各种红包五花八门,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要么不满足优惠券使用条件,要么该商品不参与满减,红包优惠券使用常常暗藏门槛。消费者在领取各类红包及优惠券时需看清使用规则,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套路三:“定金”套路。部分商家刻意混淆的“定金”与“订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平台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多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定金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则定金不予退还。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咨询客服关于“定金是否可退”等问题,并保留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凭证等下单凭证。
套路四:“先涨后降”套路。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徒有优惠打折之表,实则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甚至更亏。对你想购的商品,最好事前了解商品的价格、基本信息并截图保存了,活动时进行比对。消费者应做到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勿贪低价。根据自身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避免冲动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套路五:刷单套路。部分电商平台存在刷单炒信行为,严重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通过近两年“双11”期间投诉情况分析,问题主要聚集在服装鞋帽、化妆洗护、家居、家纺等领域。消费者应擦亮双眼,切莫仅凭信誉高低选择商家,可以通过查看追加评论等途径多方面了解。
套路六:发货套路。双11期间,交易量激增导致很多商家不能如约发货,为了避免被投诉,一些商家虚假发货,消费者交易页面显示已发货,可是迟迟查不到物流信息。商家若因订单增多导致发货延迟,应在交易之前与消费者进行协商约定,主动告知确定的发货时间,而不是虚假发货。消费者在双11期间购买急需用品应与商家确定发货时间,避免商家虚假、延迟发货带来损失。
套路七:诈骗套路。双十一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高峰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退款、货到付款、秒杀等诈骗手段均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消费者需提防信息泄露,莫贪小便宜。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交易风险,增强安全支付意识,切勿轻信他人的付款要求,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或扫入二维码等。不轻信退款及中奖电话,对于货到付款的要先验货再付款。
套路七:霸王条款套路。不合理的买卖条款。有一些网站在买卖合同的时候设置了格式化的霸王条款。让消费者买货容易退货难,这些不平等的条款,往往说明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等等。消费者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想换货或者维修时,就无计可施了。所以在买卖之前一定要看清条款,分清权责,以免购物后吃哑巴亏。
套路七:“真”“假”李魁套路。虚拟的交易。对于虚拟产品的交易有大量的骗局产生,给各种游戏补充点卡或者买卖各种虚拟物品的时候,除了双方直接交易产生的骗局外还有大量伪造的中介网站坐收渔人之利的。在类似上面的骗局中,最常利用的就是在长时间一起玩游戏中建立的信任感,这种骗子先是和你交朋友,和你一起冲级,一起PK,等时间成熟后就开始行骗,更有甚者套出受害人的ID和密码。
消协提示,消费者要学会保存证据、选择网站、注意保密,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为营造安全放心的网购价格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区消协将会开展“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并将于“双11”前后在相关媒体、网站发布“双11”网络购物消费问题、意见。欢迎大家关注“双11”网络购物商品消费问题,拨打0519-82830315或12315投诉咨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