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较好,以高速公路和省级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主体、农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逐渐发达,以新丹金溧漕河、通尧线、薛埠河为主的“一纵两横”水运线网基本形成,至2017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2176.495公里、航道总里程达300.44公里,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大大提升;同时,金坛距常州奔牛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距南京禄口机场仅一小时车程,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也在有序推进中,多式联运的物流格局将逐渐显现。同时,随着我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激发物流产业的持续扩张,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不完全统计,我区物流企业百余家,公路货运车辆达4337辆,船舶拥有量765艘,船舶总吨位47万吨。
同时,经规划部门了解,在我区各板块的规划中,针对现代物流业也进行了相应规划。其中,在开发区控规中,规划了天誉物流等2处物流仓储用地集中区;在金城镇总规中,依托现有五金、建材等专业市场,结合顾龙山公园,通过植入电商、体验、休闲、娱乐等现代商业商贸元素,打造成为金坛城西特色商贸物流中心;在金科园总规中,规划了盐道物流等2处物流仓储用地;在直溪总规中,规划一处二类物流仓储用地;在指前镇总规中,产业发展策略中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存储与运输);在儒林镇总规中,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物流业,同时明确近期推进产镇融合、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并推进标准厂房二期、邻里中心二期及物流中心、工业园区二期工程;在薛埠镇总规中,保留薛埠镇粮库,规划结合薛埠作业区布局港口物流用地。
但在我区物流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短板差距也相当明显。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信息平台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企业自身发展定位较低,经调研了解,目前纳入统筹范畴的规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仅13家,且辖区内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相对固定,服务领域比较局限,业务拓展的意愿也不强烈,市场化服务的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规划引领不够,虽然编制了《金坛区“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金坛区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10)》,明确了物流产业发展重点和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但由于目前我区的产业发展重心在工业,物流项目的招引力度不够,现代物流业等领域的规划推进落实有所迟滞;再一方面,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有限,目前,符合国家、省级政策扶持条件的物流企业凤毛麟角,且我区尚未专门出台针对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奖补资金规模小,税费减免措施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
下步,我委将在充分认清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和服务保障,重点在规划引领、企业培植、资源扶持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加速规划落地。加强与镇区、部门的衔接,开展好物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适时对《金坛区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0)》进行中期评估,做好我区物流业空间布局、发展重点的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协同交通部门,深化金坛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持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镇区、部门加大物流项目的招引,力争引进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强镇区、部门、企业协作配合,摸清现有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矛盾,研究制定具体举措,加快推进金城港物流园区、盐道物流中心、开发区物流中心、天誉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园区的发展壮大。
二是强化企业培植。在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引领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提升服务水平,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努力向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吸收引进先进物流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鼓励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与现代物流业联动发展,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
三是优化资源扶持。一方面,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联合区经信局、交通局等产业牵头部门积极为物流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另一方面,适时向区政府提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力争区级层面能够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收定量返还、降低收费标准、拓宽融资渠道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引导和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