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坛紧紧围绕“七五”普法规划要求,采取“三堂四学”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设立“服务站点课堂”。依托前去124个村服务中心、69个中小学、37个行业协会设立法治宣传教育课堂,采取送学上门、辅导讲学、谈论促学、结对帮学等方式,组织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法治副校长、“五老”就群众关心的宪法修正案、民间借贷、合同文书、经济法等法律理论知识和当地发生的一些重大案例等进行为群众授课,受到广大党员欢迎和好评。
开辟“项目课堂”。将新农村建设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有机结合,制定法律援助、公证办理、财产继承和赠与、人民调解等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项目,邀请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举办“项目课堂”开展。
用好“电化课堂”。办好金坛人民广播电台FM89普法栏目,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普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区所有镇(区)和村(居)“全覆盖”,并通过园区司法行政工作站向非公企业进一步延伸法律宣传触角。及时维护更新法治宣传教育课件,完善法在身边、法律伴我成长、法治故事、案例直击等栏目,让广大群众不出村就能学习到法律知识。
邀请“专家讲学”。结合该区的“两个加快”的发展定位,邀请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常州大学、本地知名律师等通过周末金沙大讲堂集中为全区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讲解行政执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国际贸易法等。
倡导“典型领学”。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工程建设在基层的作用,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法治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选拔法治文化达人,大力宣传他们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维权的经历,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典型为榜样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法律知识。
注重“实地教学”。金坛利用每年科级干部培训班、初任公务员培训,依托常州监狱进行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例的实地教学;利用金坛法院案件审理,邀请青少年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普通群众代表参加庭审;利用调解群众邻里纠纷、家庭赡养、民间借贷、物业纠纷的契机,现场从法、理、情地角度让群众参与一些特定案例的调解,使群众从实践中切实感受到法的公信力。
自编“教材辅学”。 灵活运用锡剧团、民间艺人、法治漫画,依照“突出特点、少而精”的原则,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剧本、法治故事案例20余个,利用“三下乡”活动组织剧团、民间艺人进行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将青少年法治教育课明确课时,集中法治副校长、行政部门的力量编写通俗易懂的中小学生法治教案,发放给全区中小学生手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