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回乡返乡创业,在乡村大显身手,决定着乡村发展的未来。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拉开帷幕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金坛旅游部门推荐的一组来自本土的乡村旅游双创新锐人物。他们中,有的是跨界发展,二次创业,有的是二代接班,用心传承。
乡村旅游需要农旅融合,也注定这是投资长、见效慢的事业。前进的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他们坚信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人物名片】
姓名:邓亮
年龄:35岁
身份:常州大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水网)总经理
一年前,已从事10年网络传播的邓亮进入一个新的角色——茅山半边山下民宿经营者。
“半边山下民宿的定位,是建设、建设、再建设。”本月24日,邓亮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光是室外景观,去年就投入300多万元,算是有了个轮廓;今年准备再投200多万元,从细节入手,提升品质。
地处茅山旅游度假区入口的半边山,与金牛岭相邻,山下金牛山庄成了茅东林场职工搬迁安置点。前几年,林场借助茅山旅游开发热潮,发动部分职工开办了以餐饮为主的林家乐。
半边山满坡翠竹,山涧泉水涌流,潭水清澈见底,沿廊曲径通幽……这让邓亮动了心。
文旅融合,成了邓亮和他的团队提升民宿品质的选择。
注入文化元素,人是决定因素。去年3月初,一期工程启动。与邓亮合作的5个伙伴中,既有画家,也有摄影师。紧接着实施的二期项目,合伙人换了另外3个,酒店、旅舍干脆取名“一介文旅”。
两期项目实施后,已有酒店2家、客房136间,另配备咖啡屋、会议室。
双休日游客爆满,平时来人稀少——乡村旅游的共性情景同样摆在了邓亮面前。他灵机一动,何不发挥自身网站优势,来一次颠覆性营销策划?于是,“99元一间房”很快出炉,一下卖出去2.6万张票,半边山下民宿非周末入住率由原先的15%提高并稳定在70%以上。
初战告捷,但邓亮并没有为此陶醉。他意识到,一个地区的民宿经营,一家垄断绝对做不好,形成集群才能影响更大。为此,他不仅动员更多的林场职工,或出租住房,或自主经营,还通过朋友牵线引入常州、南京等地对民宿感兴趣者前来投资。
“我们最近又拿下10幢房。三期采用的是众筹投资方式,合作者原先大多曾是这儿的体验客人。”邓亮说,南京一所高校在林场租地75亩,准备筹建户外拓展公园,到时双方会有更多合作,将开启“民宿+度假”模式。
记者随邓亮在竹林里攀行,脚下是去年才铺成的木梯。尽头,是正在施工的30多米长玻璃栈桥,将相对的两坡连接起来。
“玻璃栈桥,在金坛还是第一处。竹林深处还将建树屋、亭廊,取名‘遇见’‘两厢’,也是婚纱摄影的绝佳景点。”邓亮坦言,从林家乐升级到民宿,会有个过程,不妨先模仿、再超越。
记者还了解到,大年三十,在付清95%工程款后,邓亮独自在金坛城郊钱资湖畔坐了一下午,回想一年得失,思考来年布局。短短一年时间,投入1760万元,其中邓亮出资占70%。半边山下民宿已初具规模和影响,这让邓亮收获创业乐趣,也感受了其中的艰辛。
“发展民宿,资金、时间、情怀缺一不可。”金坛旅游局长杨国忠说,与周边乡村旅游相比,金坛民宿才起步;而在这关键阶段,邓亮和他的团队起了引领作用。

半边山下

半天山下民宿内景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