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农机服务的出现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好帮手。近来,我镇后阳村一家天梅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央视二套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播出,而且这个合作社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大约30%的效益增幅。
29岁的胡天梅是这家天梅农机合作社的社长,与此同时,她还是开农机的一把好手。她使用的农机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还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和播种作业。虽然买这台农机花费了十万元,但效益回收很快。这家合作社所在的后阳村是个金坛的城郊村,大片农田被闲置或抛荒。2012年,胡天梅家种起了200亩的闲置地,胡天梅很快发现,人工劳作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接受金坛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胡天梅表示:后阳这边旋耕作业的价格是六十到七十元每亩,一天作业反正70亩田是可以的,就是四千二百块钱。她还说,种田这一块技术肯定是要有的,然后新的理念肯定也是要接受的,现在讲究新的技术,可以既省时又省力。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胡天梅购置了两三台农机,她发现,机械化带来的收益远超人工。2015年底,胡天梅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自己购买各种农机,另一方面鼓励农机手带机入社。合作社农机手谈维在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在厂里上班工资月收入只有两千块钱左右,加入天梅合作社,现在月收入增加到六千元左右。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35人,大中型农机具20台套,为周边300多户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去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超百万元。
农机产业提质升级、专业合作社增效增收,是现在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胡天梅与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是很好很生动的例子。未来的金坛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合作社,自己创收的同时也服务了周围的农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