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金坛 > 文化 > 著名人物 > 内容
贺双卿
  信息来源: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0-08-2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贺双卿(1715年-1735年),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双卿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七岁时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余岁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长到二八岁时,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她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贺双卿不仅诗才冠绝当时,其出身之贫寒、身世之悲凉亦世所罕见,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向东风。双卿悲惨的人生遭际使她的词感情凄怨愁苦,缠绵悱恻,格调含蓄细腻,意旨幽深,风格哀婉凄恻,感人肺腑。诗词内容多为自伤其悲惨命运,读来催人泪下。

清末词家黄燮清评曰:“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

清人丁绍仪在《听秋馆词话》中写道:“双卿生有夙慧,嫁给金坛周姓樵子,家无纸笔,所为诗词悉芦叶写之。”

清代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评曰:“西青散记,载绡山女子双卿词十二阕。双卿负绝世才,秉绝代姿,为农家妇。姑恶夫暴,劳瘁以死。生平所为诗词,不愿留墨迹,每以粉笔书芦叶上,以粉易脱,叶易败也。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

双卿作品大多散佚,后人只辑得其14首诗词,取名《雪压轩词》或《雪压轩集》。又因双卿出身贫苦,一生短暂,虽才华绝世,而知者甚少,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及《华阳散稿》中,另外,《白雨斋诗话》和《听秋馆词话》中亦辑有双卿的部分词作或点滴的生平,但大多语焉不详,所以,后人对双卿的身世猜测纷纷,胡适先生就曾作《贺双卿考》,怀疑历史上是否确有双卿其人。后来,苏州大学清诗词专家严迪昌教授写成论文《“西青散记”与“贺双卿考”疑事辨》,以严谨翔实地考证,认为胡适先生列举的“五点可疑之处,皆不足疑”。1997年,南京大学清代文学专家张宏生教授、美国汉学家罗溥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杜芳琴教授等一行专家学者,专程到江苏金坛薛埠方山作了实地考察,取得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和许多旁证,令人信服论证了历史上确有贺双卿其人。专家们先后发表论文和专著证明:双卿不仅实有其人,而且就是金坛薛埠方山脚下的丹阳里人氏。杜芳琴教授还先后写了《贺双卿集》和《痛菊奈何霜:双卿传》两部专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