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尧塘街道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按照“十二个一”的标准,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强化示范带动,以点促面,先后建设了一批配套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泛、富有生机活力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村级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组织领导,确保协调推进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党政领导带队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示范点建设工作,审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并协调处理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政策措施,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做好具体指导,协调推进工作。同时,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街道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制定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实施步骤等。同时制定了工作进度表,按计划逐步逐项实施。 二、注重统筹集合,加强建设引导 文化活动要有载体,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传承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基层阵地,因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必须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上,我们坚持“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功能,健全机制,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法治创建紧密结合,充分整合党建、体育、科技等相关场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是群众娱乐中心、先进文化传播中心,而且是村民服务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成为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水平,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组织专门队伍,拿出专门资金,加大投入,引导各村高标准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三、精心组织实施,注重建设成效 一是坚持导向性,立足全局科学布点。在争创活动中,把创建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重点筛选推报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强,两委班子团结进取,高度重视开展创建工作,并且群众基础好、人流量集中、积极性高、开展文艺活动常态化的村委会作为示范点。 二是坚持示范性,聚焦聚力联动推进。街道、村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共同研究、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和创建措施,使示范点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邀请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调研,多次实地察看示范点,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示范点。围绕“十二个一”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巩固已有的村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宣传栏等活动阵地,丰富活跃的群众文艺队,根据我街道特点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品。 三是坚持成效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很好地对接起来,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建设了电子阅览室、老年人文体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全天候免费开放。倡导文化志愿服务,招募发动一批有文艺特长、有活动热情、有创意能力的“三有”文艺骨干,成立了舞蹈队、锡剧队等文化活动队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筑一个健康向上、幸福快乐的文化乐园。 四是坚持长效性,优化健全制度保障。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坚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筹备工作,做到点上有亮点、线上有看点、面上有成效,全方位、立体式展现示范点本色和特色。同时,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使建设材料规范到位。 在我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区文广体局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关心和支持,为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出了不足,指明了方向。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距上级的要求,距兄弟单位的经验,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建设标准不高,建设标准不统一,虽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十二个一”标准进行建设。但都是一些笼统的标准,没有具体详细的标准;二是文化阵地建设不足,利用率不高。由于街道和村级财力有限,各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目前还不是很足。文化阵地建设不符合标准、少数村居文化设施被占用的情况仍存在,使文化阵地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文化人才欠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街道文体站专干人员少,投入文化工作的有效时间和精力较少,工作缺乏,导致面向基层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下阶段工作措施 一要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对文化阵地和文化发展事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切实提高街道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不断提高文化经费用于镇、村文化工作的比例,加强各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配齐街道文化专干,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强化其管理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机制,围绕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形成抓农村大文化的格局,为满足基层群众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贡献。 三要开展督促检查,建立考核机制。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村级考核指标。由街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将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文化惠民及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政府考核问责内容,有效引导各村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严明奖罚,定期考核,强化督查。从而充分调动基层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2017年7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