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内容
2017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落地深耕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总量突破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工业实际投入增长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及常州市下达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两个加快”,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持续加快项目引进。进一步强化载体建设,在修好道路、美化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人才集聚功能,尽快实现从形态开发到功能完善的转变,形成“龙头项目在城区、配套项目在镇区、城乡协同共发展”的良好格局。经济开发区要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华科园、金科园要争创省级高新区和省级经开区。加强驻点招商,紧盯与本地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央企和上市企业,加强对在谈重大项目信息的跟进,力求在旗舰型项目、产业链延伸型项目的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瞄准“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大力引进创新型、成长型优质项目,形成重大项目“顶天立地”、优质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电源、高端装备、现代通信等产业形成集群效应。确保全年签约引进工业项目协议总投资超500亿元,力争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超50亿元、30亿元项目均不少于2个。同时,保持招商定力,从理念和行动上尽快完成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严把项目落地审核关,坚持做到宁缺毋滥,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留足空间。

  持续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联审联办制度,将符合要求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绿色通道”。制定流程图、明确责任人、确定时间表,提高项目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要着力化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使项目建设全程“零障碍”,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加速形成经济新增长点。重点保障中航锂电二期、同方威视二期、信维通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要完成工业项目实际投入超160亿元,力争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22家。充分发挥金坛控股和金坛建设在产业投资和政府性项目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第一人民医院、人力资源市场等重点项目的实施。继续强化项目的筛选和储备,统筹做好策划和报批,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立项支持。准确把握适度负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好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持续创优企业服务。多渠道向上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加快发展。贯彻落实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减负松绑。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减轻企业转贷压力。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在土地供应、政策支持、专项服务等方面与新引进项目“同质同量同待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求涌现更多的行业“隐形冠军”。鼓励以晨风为龙头的服装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打造拓展。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的合作,创新联动方式,激活中关村协同发展基金的撬动效应,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产业的集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新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制造业年末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30%。着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年内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完成股改企业12家,全力支持卓郎智能、朗博科技主板上市。深入实施“金沙英才计划”,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80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8家,产学研合作项目55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申请专利250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800件。新增著名商标3件,培育驰名商标1件。

  二、围绕“两个提升”,打造城市建设新形态

  提升老城改造品质。进一步完善老城更新规划,准确分析老城现状,有序实施老城改造。整治梳理老城路网体系,对盐港路、南环一路等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实施东门大街、华城路等道路两侧楼宇亮化工程,提升城区主干道重要节点景观绿化,继续推进老小区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电胜河等河道整治,完成思母路、工兴路等道路污水管网改造。加快金坛新天地、105大院等项目建设,增强老城商业活力。完成丹金溧漕河老城区段改造方案,适度恢复老城旧貌,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呵护并活化金坛的城市记忆。

  提升新城建设品位。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推进新城建设,大力推广综合管廊、绿色建筑等新标准的运用。完善滨湖新城的河道、管网、景观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健全新城路网体系,确保环湖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钱资湖景观二期工程和钱资湖广场,全面提升滨湖的景观美化效果。继续加快红星美凯龙、规划馆等重点功能项目建设,人防指挥中心建成投用,打造高品质的新城形态。深入开展重点板块、重要地块的招商策划,有序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开发企业对新城进行高品质开发,完善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等商务配套功能,逐步提升新城建设品位。围绕钱资湖的开发建设,积极策划有影响力的文体活动,赋予新城建设新的内涵,提升区域的知名度。

  改进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行城管执法队伍下沉、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尧塘、东城、西城三个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管理无盲区、责任全覆盖。继续开展“931”环境整治工程,并推行长效管理。持续保持城乡拆违控违高压态势,完成年度城市建成区内违建拆除任务。全面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生态绿城”建设,更大力度治理各类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督查,对各类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聚力“两个区域”,激活旅游发展新空间

  提速茅山旅游开发进程。编制省级风景名胜区控规、南部片区控制性详规。全力保障国际养生城、茅山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花谷奇缘旅游综合体对外营业,加快推进巴厘岛温泉酒店、茅山茶海等项目。东方盐湖城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工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仙姑游客服务次中心。启动景观农业培育、石宕水库环境修复、重点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望仙路、致和路等道路工程,新建尚阳路东延、新湖路等5条道路。实施尚阳路等4条主干道亮化以及新浮水库等6个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茅山旅游的配套功能。

  加快长荡湖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综合交通、给排水、电力燃气等10个专项规划。完成全湖1.76万亩养殖网围拆除,实施退圩还湖、防洪大堤、环湖西路等重点工程。启动大浦港、白石港等6条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减少上游来水污染。开展环湖生态修复,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提升长荡湖水街、水城、水八卦等景点品质,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扎实办好 “籽虾节”“湖鲜美食节”两大节庆活动,打响长荡湖“美食+旅游”品牌。努力破解生态红线、基本农田、渔业保护等硬性条件的约束,探索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模式新路径。

  彰显金坛旅游品牌影响力。秉承“生态优先、文化挖掘、创意创新、产业融合”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大空间,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和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全区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规模扩大、层次提升。实施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快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不断扩大“春赏花、夏采果、秋美食、冬养生”四季旅游节庆品牌知名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实施生态源保护、生态细胞、生态廊道等工程,启动城市大外环森林带建设,提升河流、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四、坚持“两个统筹”,提升三农发展新水平

  统筹建设城乡基础设施。编制空间发展总体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全域管控一张图。完善产业新镇总体规划,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启动特色小镇培育计划。有序编制村庄规划,实现规划区域全覆盖。加快南沿江铁路建设,同步开展连镇铁路南延前期工作。着力推进茅山旅游大道、直别公路、金茅公路东延等工程,233国道中段、265省道金坛段、长荡湖大道、直荣公路建成通车。全面完成120公里“四好农村路”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完善供水设施,新建长荡湖水厂供水主管道88公里。实施一污厂移址新建,推进指前污水厂建设,加快儒林、薛埠、直溪污水厂的移交、回购及配套管网建设。长荡湖清淤一期、城区河道防洪治理等工程全面竣工,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丹金溧漕河消险、大墩枢纽、圩区防洪除涝等重点水利工程,完善区域防洪除涝体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新增土地流转1万亩以上。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股改任务。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流程和规则,实现产权交易市场镇级全覆盖。启动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工作。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化农民合作社融资改革,新增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家、示范农场25家。启动第五轮结对帮扶工程,通过创新发展物业、规范村有资金运行、加强资源开发、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222工程”,逐步打造1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新增常州市级以上农业园区2个,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以上。启动洮湖粮食物流园项目建设。提升大中型农机具规模,总量达到6500台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长荡湖”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增长20%,农业电商网络营销额增长20%以上。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五、突出“两个优质”,促进民生福祉新提高

  全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快完善教育设施配套,新建和改扩建河滨小学、汇贤实验幼儿园等10所学校,确保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段玉裁中小学年内竣工招生。启动金坛第三人民医院、薛埠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完成20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提档升级工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质量监管全覆盖。新图书馆建成开放,举办第八届文化艺术节、金坛茅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提升区域文化运动品牌影响力。

  全力提供优质的社会保障。把富民优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精准实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项目,力争脱贫率达40%。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就业技能培训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与常州主城区保障标准接轨。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套、经济适用房3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房6000套。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协同推进助残、救孤、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

  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正文明执法为重点,深化“平安金坛”“法治金坛”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社区“三社联动”,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七五”普法,加强法律宣传载体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预防和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健全立体防控体系,提高技防设施运用水平,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军地军政共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与此同时,我们要把促进经济增长与增进百姓福祉高度统一起来,更加突出民本核心地位,从群众需求着眼,从群众期盼入手,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工程,今年将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和共享。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斗目标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新一年的任务已经确定,我们将以全新的姿态、踏实的作风,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树立“团结、高效、为民、清廉”的政府新形象,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务实求真,确保群众满意。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从群众欢迎的小事抓起,多做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困的好事实事。大力倡导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注重从细节入手,力求目标思路更细化,政策措施更细密,工作推进更细致,充分激发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提高行政效能,确保服务高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逐步建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创优政务服务载体,建设“政务超市”和“中介超市”,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网上办事大厅,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加快项目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升级改造现有平台,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构建便民快捷的依申请公开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电子政务中心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注重科学决策,确保依法行政。着眼新形势、新任务,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责,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搭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社会风险评估等重大决策程序,提高政府民主决策能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自由裁量标准,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有序推进“两法衔接”工作。

  加强廉政建设,确保风清气正。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推动党的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高线、底线”一起守、“不正、不为”一起治、“容错、纠错”一起抓,培养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突破、勤于落实的公务员队伍。强化审计监督,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全程监控。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体制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监督制约,严格“一岗双责”和追究问责,把为民务实清廉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保障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