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市金坛区审计局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围绕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模式,紧紧抓住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审计的职能作用不断得到彰显。
一是定目标,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本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服务发展,注重质量”的原则,按照先开发区、镇等主要经济部门,后其他部门的次序,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序开展各阶段性审计工作,解决由于政府机构调整、行政区划变更、党政领导换届,导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事项阶段性过度集中,审计部门审计任务重、压力大、效果差的问题。
二是转观念,准确定位审计思路。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围绕审计目标任务,准确定位审计思路。一是以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管理权、政策执行权等为审计重点,客观、全面地反映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实际财经状况和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二是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模式、评价方式和组织形式,拓展审计内容,抓住审计重点,逐步实现由任期离任审计为主向任职中审计转变,实行审计关口前移,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事先“预防”和“治本”作用;三是健全审计工作机制,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做到计划统一、组织有序、程序规范、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三是抓关键,突出重点审计项目。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做到项目审计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一是重点把握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进一步加大对镇、区和国企、建设、农林、水利等单位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政策执行及部门管理问题。二是重点把握对民生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审计;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和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三是重点把握领导干部履行职能、依法行政等情况的审计;进一步加大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力度,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