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郊集合部缓冲地带,金城镇后阳村南垫自然村地处丹金溧漕河西南角转弯地块,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自2011年胡天梅嫁到南垫村后,便上演了一幕幕传统农业与现代农机的“爱情故事”。
6月,高温持续,见到胡天梅时,满手油垢,她正在和几个姐妹在拆装着插秧机插辄臂,还请来了农机维修技师坐阵指导,积极备战金坛区第四届插秧机操作工技能大赛和金坛区“双学双比”女能手机插秧大赛。比赛中她沉着冷静,以良好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绩和“双学双比” 机插秧女能手称号。
又是一年水稻收割季,见到胡天梅时,她正在和几个姐妹在水稻田里摆弄着刚刚买回来的洋马85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这个水稻收割季节里,她和其他姐妹将驾驶这台收割机为村里其他农户收割水稻。南垫村十几位村民站在田边,望着胡天梅驾驶着收割机在稻浪里驰骋,共同感受着现代农机的便捷。
1988年出生的胡天梅大学毕业在城里一家企业工作,初嫁到南垫村时这里的土地抛荒严重,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去城里打工,公爹主动种起了村里200亩被闲置的田地,并成立了家庭农场。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满足不了粮食生产和农民的需要。婚后第二年,他们家买了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附属机械10余台(套),但是公爹已年近6旬,驾驶农业机械已力不从心,考虑到丈夫在单位又是个技术骨干,胡天梅决心自己去学习驾驶,摆弄些笨重而又陌生的机器。
胡天梅告诉我们,“起初,只是想公爹年纪大了,能在农忙的时候帮帮他,没想到现在我摆弄这些机械,我倒成了种地主角了”。
一梅独放不是春,胡天梅琢磨着如何让村里小农散户都能依靠机械化种田。联想起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她和村里几个留守姐妹商量,决心在村上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发展农机事业,共同致富。她找村书记、找农户、现身说法,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很快联络了25家农户自愿参加合作社,并于2015年底成立了金坛区天梅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0.8亩,房屋建筑面积345平方米,服务农户数312户。拥有乘坐式插秧机5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5台,机械植保机11台,自动育秧流水线1台,配套农机具、秸秆还田机16台。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既为本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又使她依靠农机创业注满了新的活力。合作社一边自己投资购买各种新型大型农机具,一边鼓励农机手带机入社,并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模式,真正让村民、社员得实惠。2016年,合作社经营服务总收入103.2万元,耕、收、插、植保等作业收入59.4万元,其他收入43.8万元,纯收入31.2万元。 在10月26日常州市妇联召开的“双学双比”表彰会上,胡天梅又捧回了“常州市巾帼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奖牌。
尝到机械化作业的甜头后,天梅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便不止步于解决收割和插秧的难题,而是要从彻底地改变村民传统的种地观念。南垫村地势低洼,每年汛期都会受涝,每到育秧季节,由于每家每户育秧技术的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死苗和弱苗的现象,今年合作社在区农机、作栽部门技术指导下做起了集中育秧,解决了农户育秧难的难题。
胡天梅打开手机,让我们看看“天梅农机合作社微信群”,合作社成员、服务户全部在微信群,合作社所有农事、通知都在群里布置,并为农户提供耕、种、播、收、植保等作业信息服务。
如今,合作社又开始探索农田托管服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力不足、劳力年龄偏大的问题,解决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带动农业机械化平衡发展。
面对未来,胡天梅踌躇满志。她说,十九大报告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将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我将带领巾帼农机团队,在农业产后做文章,投入粮食烘干设备,打通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为保证粮食丰产丰收和有效供给出一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