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价格科对今年我区秋茧进行了成本调查。今年我区9月8日发种,比去年推迟了五天,共发种426张,比去年减少94张。主要是今年桑树夏伐后遭遇26天以上的高温天气,桑树受到影响,特别是山区(包括薛埠、西旸、茅麓等地区)受灾更加严重,桑树新梢部分枯死,部分生长缓慢,影响了今年的发种量,发种时间也比往年推迟。我区蚕茧收购价为2526.85元/50公斤,比去年高683.99元/50公斤。据三个调查点秋茧成本收益调查汇总显示,与上年秋茧相比,亩产增2.19%,主产品产值增加40.11%,现金收益也较上年增加630.55元/亩,增幅达76.68%。具体分析如下:
一、每亩主产品产量增加
调查户平均亩产39.72公斤,张蚕产量37.47公斤,较上年分别增加0.85公斤、3.96公斤,同比增幅分别为2.19%、11.82%。原因:今年发种后小蚕期、大蚕期生长所需求的生理温湿度比较适宜,蚕体食桑足,蚕食桑活泼,蚕体大而健康,大眠开叶后没有遇到象往年那种高温闷热的天气,没有大面积爆发蚕病(特别是脓病),再加上今年水稻治虫次数减少,空气污染源少,中毒不结茧的蚕少,所以今年秋茧张产量37.47公斤,好的达到38公斤以上。
二、亩均现金成本减少56.89元
调查户亩均现金成本为565.62元,比去年亩均622.51元减少9.14%。其中主要增减项目有:
1、蚕种费减少,调查户亩均蚕种费为58.08元,原因主要是今年养蚕张数有所减少。
2、化肥费减少,亩均化肥费136.45元,同比减少4.66%。主要是今年化肥用量有所下降。
3、农药费略增,亩均农药费支出124.99元,增幅为1.66%。主要是今年农药价格有所上涨,用量也有增加。
4、工具材料、维护修理费用、其它直接费用略减,主要是今年农户添置工具减少,还有外购桑叶减少,所以费用支出同比分别减少10.96%、17.94%、14.92%。
5、燃料动力费减,主要是小蚕期气温适宜,加温天数减少,所以费用减少。
6、每亩人工成本1412.54元,同比增加2.83%。今年我市家庭用工劳动日工价同比增长9.00%,为63.20元/工,家庭用工折价同比增加6.96%。调查户雇工天数少于去年,构成现金成本的雇工费用为152.33元/亩,同比减少22.11%。主要是今年养蚕张数减少。
三、售价大涨,产值大增
今年调查户秋茧产量、收购价格都比去年高。由于受国内丝绸产品需求增长影响,还有蚕茧货源紧张因素,今年蚕茧收购价大幅上涨。调查户鲜茧50公斤平均售价2526.85元,比去年同期1842.86元增加683.99元,增幅为37.12%。亩均产值2018.47元,较上年增加573.66元,增幅39.70%。亩均主产品产值增加574.69元,增幅为40.11%。
四、亩均现金收益
调查户亩均现金收益1452.85元,同比增76.68%。原因:受国际行情影响,国内生丝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收购价格大幅上涨,蚕农收益自然相应增加。
五、问题和建议
劳动强度大、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不确定的收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蚕农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桑园的面积也在逐年减少,另外秋蚕养殖风险大,因此部分蚕农减少或放弃了秋蚕养殖,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只能靠相关部门加大宣传桑园的综合利用,通过集成推广电气化智能育蚕、机械化切桑、伐条、摘茧等技术,提高蚕桑生产科技含量和劳动效率,让桑园焕发出新活力,同时,像种粮一样适当给予补贴。鼓励蚕农养好秋蚕,这样既保护了茧丝绸资源,又增加了蚕农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