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网络购物的队伍中,网购交易规模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宣传手段更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如何不畏浮云遮蔽眼,保护好自身的消费权益,当务之急还需要在价格问题上擦亮眼睛,留个心眼儿。区发改委价格检查局为广大消费者总结了网购价格欺诈的九类情况,教您辨别价格正身。
1、虚构原价。商家标示"原价1000元,现价500元",但标示的"原价"不是本次促销活动前7日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7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2、虚假优惠折扣。商家销售页面标示某商品"3折清仓,价格528元/件",但该商品打折前实际发生的最低交易价格就是158.4元。
3、谎称降价。商家在网页标示"直降""已优惠""节省"等字样,降价幅度大多是与厂家建议零售价相比计算得出,实际售价甚至高于其促销前7日内最低交易价格。
4、不履行价格承诺。有的商家在网站首页标示"全场5折",实际上仅有部分商品而非全部商品5折。
5、声称"特价"无依据。商家使用"特价""零利润""秒杀价"等无确凿依据的促销用语,其实有的商品价格一直没有变动,甚至有所上涨。
6、诱导交易。商家持续多日使用"仅限今日""最后一天""今日特惠"等字样误导消费者。
7、不标示或模糊标示价格附加条件。商家开展限购、秒杀等促销活动,没有明确标示相关条件。
8、低标高结。商家在网站首页或者其他显著位置标示的商品价格,低于在销售页面标示的价格,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
9、没有准确标示被比较价格的含义。商家在销售页面标示"市场价"、"吊牌价"、"专柜价"等作为被比较价格,却不能提供被比较价格的真实来源依据和含义。
遇到这些问题,消费者可以注意保留商品宣传页面和销售页面截图,保存交易记录、电子账单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等,拨打12358价格举报电话,或者通过12358全国网上价格举报系统进行投诉举报。一经查实,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法对实施价格欺诈行为的经营者予以严厉处罚,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