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直溪镇汀湘村,有一对兄弟俩都是退伍军人,他们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回来后创办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田埂上的“兄弟连”,乐当科学种田排头兵。
弟弟王春明曾在江西当了两年武警官兵,2002年退伍后在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地成了种粮大户。哥哥王旭入伍16年,2014年也从南京空军基地退伍。退伍后他积极思考出路,热心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发现国家对退伍军人自主创业有扶持政策,而且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也很大,父亲和弟弟现在就是种田大户,一部分农业设备基本上都是现成的,二次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所以选择了自主创业。兄弟俩一合计,于2015年1月份成立了双桥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了600亩地从事粮食种植。
刚开始,兄弟俩也曾遇到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但军旅生涯练就了他们不畏艰难的军人性格。他们一方面购买相关的技术资料自学,遇到不懂的就虚心向别人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在各类培训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今年,兄弟俩都被选为农机科技示范户,他们抓住机遇,加强与技术指导员的沟通联系,向指导员及专家请教农机、农技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农机科技示范户培训,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自己的种植和农机作业水平。
这两年,兄弟俩在农机作业、稻麦种植过程中积极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乡邻村民科学种地,对全村没有农机的农户积极伸出热情之手,努力帮助他们,为他们进行耕整、机插、机械收获的一条龙服务,累计帮助村民整地、机插、收割近12000亩。兄弟俩从不保守,积极向身边村民传授生产技术,村民们在生产中遇到了问题也愿意与兄弟俩商量,而两兄弟也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聪明的头脑,认真帮他们解决,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及时与指导员、专家联系寻求帮助,在专家解答中再进一步学习农机、农技技术。
而农机服务不仅要贯穿于产前、产中,更应该延伸到产后。为了尽可能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方便,扩大服务范围。两年来他们投入80多万资金,置办了10台套烘干机,当年兴办、当年投产,当即派上用场,为自家和他人烘干稻谷300万斤,免除了灾害天气的后顾之忧,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依靠农业机械的强大优势,兄弟俩不仅使种田农民减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种田收入,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尝到了农机化的甜头,赢得了更多农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谈及合作社今后的打算,他们说,农业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机械化,现在国家扶农的政策这么好,技术指导员帮我们提高农机使用技术,指导我们使用新型农业机械,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机遇,依靠农机新技术,率先迈入小康生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