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华胜社区环境脏乱差,居民不堪其扰。如今这里环境优美、良法普智、文明和谐,先后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和省文明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卫生村、省农家书屋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诸多殊荣,缘于“三爱”谱写和谐社区文明曲。
“爱家”——“我爱我家”义工巡逻队护卫居民安全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创新突破打造属于社区自己的“护卫队”。华胜社区与辖区派出所联系,倡导“社区治理我参与”理念,以“住在社区、熟悉社区”为原则,以自愿报名方式组建了一支16人的“我爱我家”义工巡逻队,以社区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通过分片区划网格方式,由居住在片区的义工队员承担巡防工作,同时巡逻队员兼任网格员,对所属片区开展巡查,记好民情笔记。巡逻中,他们加强对盗窃电动车、盗窃电瓶、“白日闯”入户盗窃、农贸市场扒窃、夜间翻窗和攀爬落水管入户盗窃等各类多发性侵财案件防范。同时在辖区幼儿园上下学重点时段,加强园区门口的治安巡逻,切实防范各类危及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凭借同为邻里乡亲,对小区住户的家庭情况比较熟悉,义工巡逻队除参加治安巡逻外,还积极配合社区进行邻里纠纷的调解和沟通,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开展辖区环境卫生整治、区域场所巡查、规范引导车辆停放、道路疏通等工作,做治安隐患的“排查员”。“我爱我家”义工巡逻队的成立,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三年来,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治安发案率明显下降,无一例重、特大刑事案件发生,实现了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社区和谐稳定的目的。
“爱他”——“金馨家园”温暖智残身心
从小爱到大爱,用爱心温暖他人。为帮助就业困难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人工疗站为中心,由区残联牵头区卫生、东城街道三部门,在东城街道华胜社区设立了“金馨家园”辅助就业站,是金坛首家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在这里,一小部分残疾人正在专业照看下逐步完成最后阶段的康复,尝试自食其力,尝试回归社会。
在金馨家园,活动时间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五点,有双休,社区还按照10元/人的标准,免费提供午餐。来这里的孩子年龄从14-20岁不等,大多毕业于涑渎启智中学,有轻度的智力残疾,但是能进行基本沟通和简单操作。每天早上,孩子们跟着管理员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管理员会给每人分一堆衣服让他们分拣,看似简单的操作,对于手指僵硬扭曲,身体协调性不强的他们来说,消耗很大,但他们依旧尽力做到最好。若有小伙伴发呆,其他孩子也会友善的提醒。目前,金馨家园共吸纳包括精神、智力残疾共27名残疾人,他们每月收入接近1000元。对于这部分接受过治疗,康复情况较好的精神病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惺惺相惜、抱团取暖的小家,是他们永远不会受到歧视的小乐园,更是他们步入社会前最后的缓冲带。
“爱社区”——“红色帮帮团”助力社区管理
用爱破解难题,用情解决矛盾,用心治理社区。今年3月,在全区掀起的“三大一实干”工作浪潮中,华胜社区实际出发,创新服务举措,成立“红色帮帮团”,由一群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企业机构、退休教师、党员等志愿者组成。他们组建问题收集团、法律援助团、环境巡查团等10支团队,利用各自资源、专长和技能,力所能及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切实解决身边困难和问题。开通了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4008853885”,寓意“帮帮我撒帮帮我”,印制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走访服务记录本,着力打响“你有困难我帮忙”服务口号。“红色帮帮团”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各小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各成员单位及志愿者600余名,成立以来收集问题、建议、求助300余条,切实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华胜社区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志愿服务亮点,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好评,社区志愿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