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指前镇巾帼风采:一线娇艳玫瑰绽放平凡岗位
发布时间:2017-05-09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常州市卿卿针织厂六车间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人在机器旁忙碌着,她就是今天我们讲述的主人公:孙洋洋。她1987年10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是常州市卿卿针织厂缝纫六车间一名普通的平车缝纫工。

  距离交货只剩下短短的3天时间,这批货是常州市卿卿针织厂最高端的产品,即将销往美国,可是服装挖袋环节上居高不下的返工率,让缝纫六车间里的气氛是异常紧张。公司高层直接坐镇指挥,要求只有一个,必须将返工率降低到百分之二,这也是美国客户的底线。降低返工率,谈何容易,六车间只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任务,她就是今年还不到30岁的孙洋洋。

  2005年,老家在徐州的孙洋洋经人介绍进入常州市卿卿针织厂,成为了一名缝纫工。进厂后,她认真钻研缝纫技术,培训、实践、学习,这是她工作乃至生活的全部。为了尽快掌握一技之长,每天她提前一小时到岗、晚一小时离岗,多做一点,也是多练一点。挖袋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脚的严丝密缝是关键,操作缝纫机在3厘米的缝口上打下12针,多一针或少一针都直接影响质量。要确保精确度,操作者必须眼疾手快,分寸的拿捏凭的是经验,更得靠精湛的技术。为了降低返工率,孙洋洋反复改进操作的细节,从2%到1%,最后降低到1%以下,全公司只有孙洋洋做到了这一点。

  中午11点半,工人们已经下班,车间内只有孙洋洋仍然在工作,2000多件衣服的挖袋,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几乎是她正常工作量的两倍。一天干两天活,为的就是确保如期交货。

  就在加班前,孙洋洋得到了孩子发高烧的消息,可作为母亲,她却不能回家去看一看。进厂的12年,她是车间出勤率最高的员工,3000多个工作日,几乎没有请过一天事假。

  这批服装顺利交货,美国客户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孙洋洋最欣慰的。她说:缝纫就是用钢针在衣服上跳舞,必须追求完美和极致,这是她对工作态度的解读和践行,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气质。

  自2004年,孙洋洋加入常州市卿卿针织厂缝纫工的行列以来,十多年过去了她仍然坚持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这些年,她在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与荣誉就可以说明这一切,在车间组织的历次操作技能大赛中都荣登“操作能手”榜首;2005年至今工作业绩显著,每年均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和“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在今年4月召开的常州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也是金坛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同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