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凶险,死亡率极高的病症。今年73岁的丁大爷,回忆起去年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那一幕仍心有余悸。他由衷地感谢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这支技术过硬的优秀团队。
2016年9月24日下午6点左右,丁大爷因突发胸痛近两小时来医院急诊就诊。当班医生根据体症及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急诊医生随即给予急诊口服拜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并进行除颤,通知心内科急会诊。
心内科的张小勇副主任医师赶到急诊室后,一边了解病情,一边协助抢救,患者在急诊室多次发作室颤,及时予以心电除颤处理。根据经验:这样的病人唯有急诊开通堵塞血管,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张医师迅速通知下班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的于文敏主任,与周磊副主任医师,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快速将患者运送至导管室,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急诊抢救室到DSA造影室,只要穿过两条走廊,短短几十米的路,却考验着医生的技术与应变能力。张小勇一边不停除颤,一边在急诊护士、护工的配合下,往DSA造影室推进。走廊里的行人见此惊心动魄的场面,纷纷让路。
到了DSA造影室,周磊,于文敏两位已经从家里赶到。急诊进行CAG+PCI(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近段完全闭塞,与术前考虑完全一致。不到半小时,梗塞血管被开通,患者胸痛症状改善,无室颤发作,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抢救稍有闪失,病人随时猝死。周磊,张小勇两位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配合默契,手术娴熟,于文敏主任紧盯着显示屏指挥得当。支架准确无误地植入,血管恢复了通畅。三个人都长长舒了口气,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战役告捷。
这只是数场抢救的一个缩影,每一次生死竞速的抢救,都是医学学科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我院重人才,强技术,心肌梗塞、卒中一小时救治圈等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有效保护了金坛人民的生命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