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传奇诞生的地方
  信息来源:金坛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3月24日,按照2017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的安排,区旅游局一行三人有幸安排前往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的学习考察活动。在CCTV美丽乡村中国行栏目主持人点点的电话牵线沟通下,袁家村所在的礼泉县政法委书记成为我们这次学习考察活动的向导。
        一下车,华国锋给袁家村党支部留念题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巨大石碑映入眼帘,周围人群熙熙攘攘。走进挂有“袁家村”三个字的牌门楼,毛主席挥手之意的玉石雕像,让我们产生一种崇敬之感。
        2016年10月,中国乡村旅游高峰论坛在陕西咸阳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举办,论坛发布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国乡村旅游(袁家村)宣言》。袁家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被载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史册。
        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袁家村。
        有人说,
        袁家村是中国美丽农村的楷模。
        有人说,
        袁家村是休闲度假胜地、美食天堂。
        有人说,
        袁家村是梦想生长发芽的地方。
        还有人说,
        袁家村是我的家。
        ……
        在曹书记陪同下,参观完村史馆,我对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便有了一个感知: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从2006年在媒体上发出“20万元买点子”开始,通过对征集的“金点子”的反复抉择,经以郭占武为首的村委一班人决定,袁家村要走“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之路。“思路决定出路”、“决定就是行动”。袁家村一班人齐上阵、带头示范,从郭占武构筑融关中作坊、关中民俗体验、关中小吃、关中杂耍等于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精心打造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思路指引下开始起步,短短几年时间便在方圆百里范围名气大振;袁家村乘势而上,不断拓展关中文化挖掘,关中小吃街、关中客栈艺术长廊、老街、酒吧街、回民街、祠堂街、书院街等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袁家村抓住旅游农产品开发前景,把民俗小吃街的豆腐、酸奶、醪糟、辣子、醋、粉条、菜籽油等作坊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由村民参股,用匠心和诚信保障食品安全,以“打造百年袁家村”的决心,发展农副产品产业链……十年后的今天,袁家村被称为“陕西的丽江”,连续三年每年接待300万游客,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
        捍卫“诚实守信”这块基石
        走进醋坊、酸奶坊、辣子坊、菜籽油作坊……每到一处,身旁的曹书记总是随意取货,让我们一行人品尝。“前台可以任意品尝,后面就是加工车间,生产流程一目了然。小吃街上的食材是袁家村自己生产的。为了让你吃得放心,勾起游客购置欲望,游客可以进入后台的车间考察加工流程……”曹国巍现为礼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之前为礼泉县副县长、分管旅游工作,对袁家村近十年发展乡村旅游情况可谓知根知底。
        走在作坊街上,每进一个作坊,发现都有“合作社社员名单”的牌子挂在墙上,上面清楚地列着姓名、地址与租金额,在名单的底端写着“农民捍卫食品安全”。曹书记说,这是袁家村捍卫食品安全的一大亮点。
        不经意间,一家作坊前游客们排了长队,店内成捆的粉条堆得小山似的。“这是袁家村有名的红薯手工粉条”。曹书记说。客人们可以来一碗自己喜欢口味的粉条,再可到后院去转转,那里就是粉条厂生产基地,供客人参观的。粉条厂马大妈说,去年粉条销了30万斤。“这里所有小吃用的米面油等原材料,须使用村中统一的采购卡在村内采购,为保证食品新鲜,小吃店不允许摆放冰箱;煎炸油用三锅,必须重新换油,一旦发现商户餐具不消毒,商户停业三天,罚款10万元;如果商户擅自从村外采购食品原料,会被立即取消经营资格。小吃街尽头设立了袁家村食品快速检测室……”曹书记对小吃街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如数家珍。
      “袁家村的村干部都没有商业目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持续致富。他们就是希望要让农民挣钱,让产业发展更长远” 。“为了把产业持续下去,袁家村把教育农民放到第一位,成立了农民学校,并专门设有‘明理堂’,由德高望重者主持,村干部、村民和商户代表参加,谁有问题都可以上明理堂,讲明道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现在袁家村都齐心协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村子的发展”。一边走,曹书记一边向我透露袁家村发家的“秘密”。
        一家商户在自己的广告招牌上明确写下这样的誓言:如果羊血掺假,甘愿祸及子孙。此时此刻,一种感觉油然而生:袁家村人的实心、用心、专心、诚心的真功夫融入到了乡村旅游中,这种真功夫也成为了袁家村经济发展的活基因。
     “袁家村经营户的精品意识是从一开始就扎下根的,他们把自己在袁家村的事业作为祖祖辈辈的事业,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差错。在袁家村,每家每户都是以这样的决心在搞经营,如此做出来的必定是精品”。曹书记自豪地说到。
        点亮“民俗文化”创造力
        走在人气爆棚的美食小吃一条街上,一眼望不到头。“这里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关中特色小吃,有100多家,没有一家经营相同的小吃”。曹书记袁说。这里有烙面、臊子面、野菜饺子、豆腐脑、锅盔、猪蹄、馓子……一家挨一家的小吃作坊让人垂涎欲滴。这哪里是小吃街,分明是一座活灵活现的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
        袁家村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不同样的特色小吃?带着这样的疑问,曹书记一边走一边给我们娓娓道来。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对于乡村旅游游客来说,“吃农家饭、 住农家院、 干农家活、 享农旅游家乐”或许不完全是乡村旅游的全部意义,因为这些只是外在行为,真正能够渗透到心灵的,唯有乡村的民风民俗。袁家村委一班人在2006起步走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时,就确定了“三步棋”: 一是“建载体”。就是在原有村落的风貌上修建了关中仿古民居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和立体结合,彰显出追求平衡又不失情趣的关中民居特色,成为袁家村关中民俗文化的鲜活载体。这种载体成为了袁家村吸引游客眼球的第一大法宝。二是“聚精华”。“聚精华”就是收召集本村和附近村庄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帕帕头上戴、油泼辣子一道菜、裤带面、大梁榨油、麦芽糖等关中美食和关中手工作坊等等),袁家村敞开怀抱,免票免租,围绕方圆100里,寻找特色关中小吃,快速吸引了大量的商家进驻,并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客流量,迅速带动关中民俗文化聚集地的形成。三是“搞活化”。这已成为袁家村人最拿手的本领。表面看上去,袁家村里充满了“土得掉渣”的物和“土得掉渣”的人,但是,细细品味,那些表面装扮得很“土”的袁家村人,实际上内心里充满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他们可以将一个车轮改装成吊灯,可以将一个马槽改装成茶几,可以将一个车架改装成桌子。这种现代情趣的融入正是袁家村对传统民俗文化再创造的秘诀,是一种崭新的民俗文化活化路径。
       袁家村正是把握住了乡村旅游游客的这种本质追求,将袁家村历史上积累的具有鲜明群体性、地域性特征的民俗文化挖掘、呈现出来,将民俗文化基因植入到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每个环节,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这是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打造“百年袁家村”
        在酒吧街的一侧,藏着一间古朴的院落,门上挂着“惟德书屋”的匾额。推门入院,影壁上挂着藤蔓,小径旁遍植修竹与鲜花,隔绝了外面的喧嚣,留下安逸宁静。屋檐下摆着几张桌椅,适合读书品茶。书屋主人曾是大学老师,退休后袁家村成为他后半生的寄托,带着家人定居,过上读书、品茶、交友的田园生活。主人好读书,书屋里大部分的书都是他的私藏,经史典籍、地理人文,涉猎极广。村民也常会来此查阅些或者读书消闲。曹书记说,“这座书屋已成了袁家村的乡村图书馆。主人不但可享受读书的快乐,还有来自50元一壶茶水钱和三间客房不菲的收入来源”。
        如今的袁家村,农家乐、小作坊、酒吧等经营者已多达4000多人,袁家村人自己经营的只占到3成左右。袁家村下一步怎么走?饭桌上,面对这样的问题,曹书记解释时,运用的都是袁家村郭书记的话。
     “很多人可能会问,袁家村为什么允许外地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和自己竞争、挣钱?因为袁家村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要做百年袁家村”。
       袁家村原来只有62户人家,50多户农家乐,如果关起门来搞,怎么也发展不到如今能够代表陕西关中民俗体验地的程度,也不会有现在的人气,本地经营户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高收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打造平台,让更多的人把袁家村当家,自觉维护这个家的繁荣。通过搭建农民创业平台,袁家村里家家有生意,人人能就业;而通过优势项目股份化管理,大家入股享收益,又很好地平衡了收入差距问题。如今,不管是外来商户还是本地商户,大家都把袁家村当成“家”。
        袁家村绒花咖啡的老板姓郭,原本在城里经营茶楼,是最早来到袁家村创业的代表。他热爱袁家村,热爱乡村生活,袁家村以博大的胸襟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先后创意设计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关中老茶楼、老酒坊、时尚酒吧、咖啡吧、生活客栈等作品,成为村里的亮丽名片。
       “袁家村”已在成为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品牌。谈到未来发展,曹书记说:“目前,来袁家村创业就业人数达到5000余人,带动了周边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下一步,袁家村将按照”一村带十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企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不断提升乡村度假游的品质,努力打造‘百家袁家村’,吸纳更多的游客到袁家村来体验悠闲的乡村生活。”“现在全国很多地方来袁家村寻求合作,‘袁家村’已成为乡村旅游品牌输出的标杆,正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如果说,当代的人心是浮躁的,农村人向往城市的繁华,城市人向往农村的质朴与简单,那么,袁家村让我找到了别样的归宿。你可以在这里随意走进一家书屋,沏上一壶茶、捧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你可以从不一样的100多家特色关中小吃中任挑一家,静静地体味陕北的民俗民风。
        一条古旧门板铺就的道路,有一群热爱创作的年轻人相聚这里,他们有着不同的爱好,却有着共同的努力,处处透着时尚与文艺的现代气息。夜幕降临,一盏盏灯光点亮,酒吧街的一天才真正开始,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完美的音响,只有漫天的星空和随坐随走的行人,一群文艺青年用音乐肆意挥洒着他们的青春,更像是一群年轻朋友的音乐parrty,给你一份轻松与自在。
        体味袁家村,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令人着迷。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