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金坛地税局收获绩效管理年度考评三连冠
发布时间:2017-01-2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日前,在常州地税系统2016年度绩效考评中,金坛地税局以高出第二名10.51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被评为“优胜单位”。自2014年常州地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以来,金坛地税局已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地方税务局聚焦新动力,构筑新优势,精心培育绩效文化的“四朵金花”,精准雕刻绩效管理的“四维标尺”,精工铸造绩效品牌的“四度空间”,从而赢得了绩效成果的“四时充美”。

  一是厚植土壤,精心培育绩效文化的“四朵金花”

  突出思想认同,培育充满活力的绩效精神之花。开展“绩效管理大家谈”主题论坛、“赢在绩效税语争锋”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增进绩效认同。编印《绩效管理理念体系手册》、《岗位绩效认知手册》、《绩效故事会》等系列丛书,实现绩效理念的普及、推广和落实。

  突出视觉传导,培育入心入脑的绩效物态之花。每月通过绩效管理公众号发布“绩效心语”,每季度编发绩效文化电子杂志《寻道绩效》,每年编印一本《绩效管理工作指引》,用日常渗透的方式增强干部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突出内生张力,培育科学规范的绩效制度之花。构建“金字塔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顶层战略层面的指导意见3个,中间管理层面的制度规范8个,底层操作层面的制度规范20个。构建“责任共担型”绩效组织体系。在江苏地税系统第一个在县(区)局成立综合科,专司绩效管理工作。组建领导小组—考评委员会—绩效办—核心组—绩效管理员五级管理团队,清单式列明各级绩效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绩效管理责任机制。

  突出融会贯通,培育互融共赢的绩效行为之花。基于“PDCA”闭环管理理念,建立“目标+压力”同步传导, “督办+考评”同步驱动,“通报+讲评”同步开展, “线上+线下”同步完成的落实机制,确保绩效落地。。

  二是搭梁立柱,精工锻造绩效品牌的“四度空间”

  群星智造,凸显绩效管理的正向激励精度。每季度在各部门之间开展“四比一看”劳动竞赛活动,在个人之间开展“绩效之星”评比活动。每月开展“晒指标、亮绩效、展风采”活动,建立个人绩效档案。

  项目打造,凸显绩效管理的资源互补深度。将重点工作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团队运作、全程监控。每位分管局长挂钩1-2个重点工作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项目经理”。

  品牌锻造,凸显绩效管理的辐射广度。以“金品·税和”为母品牌,以寻道绩效”、“绩效微讲堂”、“绩效擂台大比武”为子品牌,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品牌建设,带动了绩效管理与绩效文化的同步提升。

  亮点再造,凸显绩效管理的创新高度。开展“实施绩效创新、打造工作亮点、建设绩效地税”活动,在绩效合约里,融入创新性指标,年底开展创新项目评选,使创新成为落实工作的抓手、提升绩效的保障。

  三是春风化雨,赢得绩效管理“四季花开”

  形成了“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工作落实有了新抓手。干部从年初就开始紧盯全年工作,将各项指标谋划到月、责任到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了地税干部的工作常态,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

  形成了对“工匠精神”的尊崇,税收管理有了新标尺。以“工匠精神”抓绩效落实,以工匠态度抓绩效执行。2014年以来,连续两年被常州定为征管改革试点单位,为兄弟单位提供改革样本;40多项国地税合作事项,件件落实;连续两年在常州市纳税人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2个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被团中央和团省委表彰。

  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工作追求,队伍活力激发有了新引擎。两年来,该局有1人跻身国家税务总局人才库,18入省局和市局人才库,6人考上硕士研究生MBA,9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形成了“共治共赢”的工作局面,地税形象展示有了新高地。绩效管理“好声音”唱响系统内外,《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新华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录用宣传文章30多篇。

             (杜秀玲)

  日前,在常州地税系统2016年度绩效考评中,金坛地税局以高出第二名10.51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被评为“优胜单位”。自2014年常州地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以来,金坛地税局已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地方税务局聚焦新动力,构筑新优势,精心培育绩效文化的“四朵金花”,精准雕刻绩效管理的“四维标尺”,精工铸造绩效品牌的“四度空间”,从而赢得了绩效成果的“四时充美”。

  一是厚植土壤,精心培育绩效文化的“四朵金花”

  突出思想认同,培育充满活力的绩效精神之花。开展“绩效管理大家谈”主题论坛、“赢在绩效税语争锋”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增进绩效认同。编印《绩效管理理念体系手册》、《岗位绩效认知手册》、《绩效故事会》等系列丛书,实现绩效理念的普及、推广和落实。

  突出视觉传导,培育入心入脑的绩效物态之花。每月通过绩效管理公众号发布“绩效心语”,每季度编发绩效文化电子杂志《寻道绩效》,每年编印一本《绩效管理工作指引》,用日常渗透的方式增强干部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突出内生张力,培育科学规范的绩效制度之花。构建“金字塔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顶层战略层面的指导意见3个,中间管理层面的制度规范8个,底层操作层面的制度规范20个。构建“责任共担型”绩效组织体系。在江苏地税系统第一个在县(区)局成立综合科,专司绩效管理工作。组建领导小组—考评委员会—绩效办—核心组—绩效管理员五级管理团队,清单式列明各级绩效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绩效管理责任机制。

  突出融会贯通,培育互融共赢的绩效行为之花。基于“PDCA”闭环管理理念,建立“目标+压力”同步传导, “督办+考评”同步驱动,“通报+讲评”同步开展, “线上+线下”同步完成的落实机制,确保绩效落地。。

  二是搭梁立柱,精工锻造绩效品牌的“四度空间”

  群星智造,凸显绩效管理的正向激励精度。每季度在各部门之间开展“四比一看”劳动竞赛活动,在个人之间开展“绩效之星”评比活动。每月开展“晒指标、亮绩效、展风采”活动,建立个人绩效档案。

  项目打造,凸显绩效管理的资源互补深度。将重点工作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团队运作、全程监控。每位分管局长挂钩1-2个重点工作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项目经理”。

  品牌锻造,凸显绩效管理的辐射广度。以“金品·税和”为母品牌,以寻道绩效”、“绩效微讲堂”、“绩效擂台大比武”为子品牌,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品牌建设,带动了绩效管理与绩效文化的同步提升。

  亮点再造,凸显绩效管理的创新高度。开展“实施绩效创新、打造工作亮点、建设绩效地税”活动,在绩效合约里,融入创新性指标,年底开展创新项目评选,使创新成为落实工作的抓手、提升绩效的保障。

  三是春风化雨,赢得绩效管理“四季花开”

  形成了“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工作落实有了新抓手。干部从年初就开始紧盯全年工作,将各项指标谋划到月、责任到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了地税干部的工作常态,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

  形成了对“工匠精神”的尊崇,税收管理有了新标尺。以“工匠精神”抓绩效落实,以工匠态度抓绩效执行。2014年以来,连续两年被常州定为征管改革试点单位,为兄弟单位提供改革样本;40多项国地税合作事项,件件落实;连续两年在常州市纳税人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2个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被团中央和团省委表彰。

  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工作追求,队伍活力激发有了新引擎。两年来,该局有1人跻身国家税务总局人才库,18入省局和市局人才库,6人考上硕士研究生MBA,9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形成了“共治共赢”的工作局面,地税形象展示有了新高地。绩效管理“好声音”唱响系统内外,《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新华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录用宣传文章30多篇。

             (杜秀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