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序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继续推进人民医院移址新建工程。启动常州市金坛第三人民医院(常州市金坛妇幼保健院)、薛埠中心卫生院、茅麓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和指前卫生院移址新建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档升级工程, 2017年升级建设岳阳村、前庄村等20家卫生室。持续开展示范卫生室创建,其中创建省示范村卫生室5家、常州示范社区服务卫生院2家。 2.有力推进综合医改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2模式,将6大类重点人群及失独家庭、外来人才等纳入签约范围。强化签约指导和考评工作,完善一体化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完成签约家庭3万户,覆盖10万人口,有效签约率85%以上,签约对象基层首诊率6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0 %。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筹资、支付和分配机制,提升签约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强化医疗联合体内涵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政策保障措施、诊疗规范、服务规范等机制,实现统一的规范和制度,提升医联体的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统一化。逐步形成医联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完善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绩效考核方案,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制,全成本核算制,积极探索岗位聘用的动态管理和岗位薪酬制新模式。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让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床日费用付费”、“单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利用医院的不同等级,合理确定急、慢性病治疗、康复和护理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比例。 3.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实行决策、执行和监督互相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经济运行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按规范要求开展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完善医药费用管控制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重点公开财务状况、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价格和医药费用等信息。年内进一步扩大单病种管理的专业和病种数量,强化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达到省定要求。 4.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咨询服务覆盖面。积极开展“十三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活动。继续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再生育办理流程。落实计划生育统计制度,开展计生信息采集,核对上报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深化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快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各项指标任务。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完善并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及其他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深入开展协会生育关怀和志愿帮扶,全面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年内完成区计生协换届工作。年内新创流动人口康健驿站1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市场1个,常州市、金坛区两级生育关怀基地5-6家,春晖家园2家。 5.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进综合管理平台实用性改造,升级数据交换质控和展示模块,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和运行性能,发挥平台在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决策分析作用。升级基层医疗信息系统,逐步增加病案管理、抗生素管理、区域合理用药、区域处方点评、区域健康体检管理等模块。深化居民健康“三个一工程”应用,加强家庭医生平台在签约服务方面的应用,推广全区的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两卡合一工作,升级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支持个性化调阅与展示。建立“健康金坛”公众号服务,提供居民健康咨询、在线预约、健康信息查询、满意度评价等便民服务。推进生育登记、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等信息共享,建立全员人口基础信息、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共享机制。 6.推进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主动参与率。进一步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与运用,档案合格率达90%,使用率达50%。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量化考核,项目达标率100%。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合格率100%。推动社区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和急救技能为主题的健康知识巡讲,确保社区全覆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全程服务,提升婚检、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覆盖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建成率达到55%;强化孕产妇保健、0-6岁儿童保健等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分级管理,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管理工作新模式。规范化实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两癌筛查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提升项目内涵质量。 7.全面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爱卫会《关于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内容。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面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高和发展工作。指导儒林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完成薛埠镇国家卫生镇、指前镇省卫生镇和薛埠镇仙姑村等8个省级卫生村的复审工作。积极创建健康镇村、社区、医院、学校、机关,无烟单位等活动。加快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完成区政府年初下达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一步巩固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成果,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率100%。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降底病媒生物密度。切实做好除“四害”“四项”达标工作。深入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健康镇、村建设,继续做好健康素养干预和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推进健康元素普及,加大健康场景建设力度,新增健康小屋1-2座,健康公园4-5个,健康步道1-2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 8.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二级综合医院全面开展规定病种的日间手术。加强基础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质量监管全覆盖。继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加大“五大中心”建设力度,心电中心完成设备升级改造,并全面投入使用。病理中心计划引进1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并选送专业人员至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探索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组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三大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完善县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机制,加快区中医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现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率达100%。积极宣传落实《中医药法》,推进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公益性中医药文化活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管理,做好消防隐患的排除和特种设备和危险品隐患排除工作。开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等活动,努力构建良好执业环境和医患关系。 9.全面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在区政府《金坛区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奖励(资助)办法的通知》(坛政办发[2016]144号)文件基础上出台相应配套政策,进一步拓宽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制定奖励考核办法,充分发挥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奖励专项资金作用。2017年计划引进博士1-2名、研究生20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100%完成省市下达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计划。完成省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3项,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引教下基层2项。 10.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通过深入开展“两个条例”的学习教育和“三大一实干”主题活动,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推进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其次,要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定期公示制度。做好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谈判、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合理用药监管、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基本药物和高值医用耗材供货企业积分考核管理。完善医药购销领域群防共治机制,塑造行业风清气正、为民务实的清廉环境。同时,还需要通过树行业先进典型,推动德艺双馨教育,宣传行业正能量,引领行业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