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市场监管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促进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索引号 01414117-0/2016-00028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体裁分类 意见 组配分类 其他 市场监管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坛市监〔2016〕41号 发布机构 市场监管局
生成日期 2016-09-18 公开日期 2016-09-1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促进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促进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坛市监〔2016〕41号

  工业企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是我区“两个加快”的驱动引擎。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三次党代会“接轨常州主城区、推动发展新跨越”精神,以实际举措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创新创业,做大做强,现就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推进我区工业企业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拓宽登记“四个通道”,加快工业企业快生优生

  1.开通重点项目“对接通道”。成立“全区重大项目工商登记服务组”,专门负责处理“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行政许可申请事项,抓好提前介入、跟踪指导、延时服务以及定期联席会议等机制建设。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对重大项目登记推行项目对接、政策对接、效能对接、服务对接4项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提供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特色服务举措。

  2.设立名称核准“便捷通道”。开通“国家级”企业名称网上申报平台,为企业申请“国家级”名称提供咨询、查询、申报全流程服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允许其使用独创性字号申请核定无行业特征企业名称;对来我区投资的外地知名企业,允许其核定外地行政区划和字号连用的企业名称;允许新兴产业申请核定行政区划后置企业名称。

  3.推行企业登记“电子通道”。对企业登记实行网上受理、审核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只需通过互联网申报方式提交相关电子申请材料,所有资格证明文件均使用数字证书完成(无需前往登记机关办照大厅,不用预约,不需提交任何纸质申请材料)。经网上登记审核后,即可颁发电子营业执照和保存电子档案,申请人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查阅企业信息。

  4.打造转型升级“绿色通道”。出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之间类型转换的登记指导意见,引导企业运用股权出资、债权出资、分立合并等措施促进产业整合、行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帮助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以并购、连锁、加盟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参与上市企业方案论证和前期辅导,协助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关联行为、引进战略投资等措施来推进上市进展。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升级企业,促进市场主体“升级换代”。对“个转企”升级转换中名称沿用、资格资质审批和财产转移过户等提供工商登记便利,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300户“个转企”目标。对已转为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的要完善企业成长跟踪辅导等后续服务机制,积极兑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其组建公司制企业,实现“二次转型”,力争到“十三五”末,转为公司制企业占“个转企”总数的50%以上。

  二、实施发展“四个战略”,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5.大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建立全区工业企业名牌商标培育数据库,重点加强对光伏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商标注册服务,形成良好的品牌发展梯队。强化商号商标一体化运用,引导企业将商号注册为商标或将高知名度商标注册为商号,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力争到“十三五”末,每个工业企业至少拥有1件注册商标,全区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5000件。其中市知名商标95件,省著名商标58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积极支持出口加工企业和外贸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拓展国外发展空间,提升工业品牌自主化、高端化、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知名品牌示范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十三五”期间创建省名牌产品1件,常州市名牌产品4件。编制《金坛区“三名”商标及品牌保护名录》,充分利用“华东六省一市”和“淮海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网,加强与外省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交流协作机制,为我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异地品牌维权服务。

  6.深入实施强区“质量战略”。将“质量强区”作为“十三五”时期工作主线,加强《质量发展纲要》宣贯,制定质量强区工作方案,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等活动,全面掌握重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营状况。组建我区汽车、化工、农用机械、纺织、光伏等专业质量专家库,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建立质量考核机制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机制。积极推进众泰汽车、中盐盐化、金坛包装、华德机械等规模企业争创“市长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力争“十三五”期间获评常州市质量奖企业1—2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50%以上。

  7.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省质监局与金坛区政府标准化技术战略联盟合作协议”签订,成立“区标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订《“十三五”期间我区标准化建设计划》和《金坛区技术标准项目奖励评定办法》。组建区标准化专家团队,加大标准化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标准化项目资金,开展企业标准实施情况调研。围绕县域经济重点产业集群和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着眼于高端提升,积极推进新标准化项目的宣传、推进、实施和建设力度,推动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对接省市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引导众泰汽车、华德机械、金旺包装和银晶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做好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和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项目申报,探索联盟标准发展新路,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抢占行业制高点。

  8.积极实施能源“计量战略”。建立重点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能源计量检测体系,主动切入能源计量评估、能效测试、能源审计和技术改造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强化GB17167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推动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对政府决定关闭淘汰的燃煤锅炉,小锅炉等落后产能企业,及时采取关停并转等相关监管措施,促其加速退出市场。树立能源计量工作典型,开展“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对新能源、新材料等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宏观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予以扶持培育,积极发展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的集中供热锅炉。积极开展节能环保领域标准化工作试点探索,推动组建区纯电动汽车产业协会,争取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全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内的标准话语权。 

  三、搭建服务“四个平台”,增强工业企业竞争活力

  9.搭建先进“管理平台”。开展先进管理方法、重要产品标准和贸易技术壁垒信息的宣贯、咨询、服务,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实现核心技术攻关与标准研制同步,推动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企业管理创新,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认证活动,提高认证服务有效性。引导企业运用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零缺陷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10.搭建银企“融资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探索建立信用企业集团授信和授信额度提升机制,盘活企业资产,深入开展企业动产抵押登记。引导投资人以其公司股权、商标权、债权、专利权和域名权抵押等方式实现融资,加快企业财产性权利的资本转化。鼓励以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方式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项目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性公司(企业),促进直接融资渠道的优化。

  11.搭建企业“信用平台”。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信用管理制度,做好省级、国家级信用企业的培育、储备和推荐工作。开辟“信用”企业新闻媒体展示平台,加强对信用体系的宣传推广,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推进信息共享,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守合同重信用”和工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十三五”期间新发展各类信用企业45户,其中“守重”企业20户,质量信用企业25户。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全区各类信用企业总数突破380户,其中常州市“守重”企业170户、江苏省“守重”企业34户、国家“守重”企业14户、江苏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160户、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2户。

  12.搭建技术“检测平台”。开放检验检测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计量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技术咨询服务,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等举措开展行业质量体系建设。争取国家环保部授权,积极与江苏大学,上海无锡内燃机研究所等部门实现优势互补,建设全国领先的小型柴油机、汽油机的性能和排放检测实验室,为推动我区小柴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检测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各类产品检测中心,形成系统内和系统外的检测机构联合协作,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构建起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重点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检验检测平台体系。

  四、营造政务“四个环境”,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13.营造宽严相济“执法环境”。转变执法理念,加强行政指导,构建以“行政警示”“行政告诫”和“行政建议”相结合的柔性监管体制,将执法重心由事后处罚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规范上来,切实增强市场监管的社会效应。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对遵章守法,具有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除涉及特种设备安全、食药品安全以及各类群众举报的重、热点行业外免予日常检查。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和侵害处罚力度,维护企业创新权益。

  14.营造安全稳定“民生环境”。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确保不发生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和食药品“三个安全”责任事故。深入放心消费创建,力争“十三五”期间企业参创率达60%以上,参与创建镇(区)、街道占比达75%以上。深入开展“12315”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实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社区“一会两站”等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全覆盖。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全国质量月”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市场监管职能宣传、安全法规咨询和各类行政便民服务等活动,积极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氛围。

  15.营造职能参谋“数据环境”。完善全区企业经济户口管理功能,强化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成果利用,对区域经济结构、产业优势、市场主体数量、经济规模、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数量、资本数额和所有制结构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特点,同步编制发布《企业发展数据分析》《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和《食品药品安全分析》等各类专项报告,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优化投资环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业竞争行为自律和社会信息公共查询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数据信息服务当好参谋。

  16.营造亲清和谐“创业环境”。开通“两个加快”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照时间,为招商引资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设立“双创直通车”,建立扶持创业合作平台,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组织企业招聘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返乡农民工参加各类就业培训,为创业人员牵线搭桥。拓宽“科企对接”渠道,通过“科技沙龙”,促进会员企业与研发机构、专家互动交流,努力将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通过对接会、现场会和进企业等形式,直接输送到企业,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

  常州市金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6年9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