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着力解决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防范一般事故,避免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局研究制定了《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标本兼治防范遏制 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 常州市金坛区交通运输局 2016年10月31日 附件: 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标本兼治 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着力解决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防范一般事故,避免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精神和《常州市金坛区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工作目标 到2018年,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 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术推广运用体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切实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 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和预防控制机制 各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形势预警预测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判机制,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测。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升有效应对能力。 (二)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深入总结分析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对排查分析出的风险和隐患实施分级管理(红、橙、黄、蓝4个等级)、动态管理,并确定事故隐患类别(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格局,确保风险在可控之内。全面贯彻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做到有排查、有整改、有记录、有核查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三)强化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1、强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点行业、区域、部位、环节,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防范。按规定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罐式专用车辆紧急切断装置加装率达到100%,推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鼓励推广"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安装防碰撞系统。 2、推进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按照国家已发布的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目录,通过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推动、引导高风险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和设施设备更新,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技术、设施和装备。 3、加大安全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资源,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和科技成果运用推广力度,完善多层次教育培训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 (四)严厉打击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职,进一步规范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尺度和执法主体。健全"双随机"检查、暗查暗访、联合执法和重点执法制度,对情节恶劣、屡禁不止、可能导致重特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严追责"四个一律"执法措施。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和公安司法的衔接。要推进安全隐患曝光工作机制,强化警示教育。加大举报奖励力度,进一步畅通渠道,鼓励发动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社会监督。 (五)切实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1、加强员工岗位应急培训。健全企业全员应急培训制度,针对员工岗位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提升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部门、企业间应急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预报、预警。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严防盲目施救。 3、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规划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的资金投入。探索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1、在广播、电视、报刊及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加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事故警示教育和网络舆情引导。 2、开展安全知识主题宣讲、“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和社会各界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了解、关心、支持相关工作措施,进一步凝聚安全共识,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三、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和事故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和部门监督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健全推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强化隐患整治。各单位要着力预防、综合整治、多措并举,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全面治理安全隐患。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档案和台账,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安全生产风险处于可控状态。要排查管辖范围内存在的安全隐患,抓住易发生事故的重要环节、重要时段和重要路段,强化制度、规范运行,着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及时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培训,强化应急值守,及时报送信息。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单位职工和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应急状态下,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落实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报送信息,做到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 (四)加大宣传引导、健全长效机制。各单位、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注重抓典型、促先进,强化警示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同样的事故隐患重复出现。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真正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安全,逐步实现制度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促进企业更加自觉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