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04年商务工作情况
——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利用外资:实际到账外资1亿美元,累计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36亿美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增资6家。
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值15.3亿美元,增长3.9%,增幅列常州大市第二。其中出口12.2亿美元,增长2.6%;进口3.1亿美元,增长14.2%。
外经合作:新签外经合同额1.16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2.4亿美元,增长52.8%
社会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2%。
——对上争取情况
我局2014年度对上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各类扶持资金累计2651万元,其中外经境外投资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外贸市场开拓、参加境内外展会、出口信保资助、进口贴息等扶持资金1651万元。
——年度商务工作运行特点
1.夯实招商基础,全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一是精心组织、协办境内外招商活动。以专题招商活动为平台,大力宣传我市投资环境,构建招商引资良好渠道。先后组织了2月份上海经贸活动周金坛专题活动、9月份金坛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推介会等国内招商活动2场。组织了德国、日本等境外招商活动5场。协助开发区、市重大项目办组织国内招商活动5场;协助市台办、开发区、市发改委组织境外招商活动3场。通过活动获取外资项目信息79条。二是加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督查。为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坚持落实项目推进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督查通报,进一步推动全市上下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我局牵头组织了对全市55名新进招商人员及五大办招商人员的专题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对国内外产业现状、投资发展导向、招商技能等专题分析解读,加快新进招商人员融入招商角色,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还针对招商队伍语言人才培养的需要,继续开展了德语、日语等语言培训。四是更新完善全市招商宣传平台。根据我市重点招商领域和主要产业发展趋势,更新完善全市投资环境研究报告。为各镇区统一设计制作了投资指南、招商人员名片,规范了各镇区投资环境PPT;新建金坛投资网,通过该网站为投资者提供金坛城市载体信息和合作项目信息的通道,为招商引资搭建新的宣传平台。
2.优化工作流程,全力服务外资项目早到账。一是简化日常审批程序。今年外资审批工作整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方便了企业。二是全程服务外资大项目落户。优化项目服务,主动加强与省厅、常州商务局及工商、外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确保项目真实性和投资者做出承诺的前提下,实行“先办理、后补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外资项目引进有所突破,已经批准设立或办理增资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3家,其中凡登新型材料项目总投资近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4980万美元;格力博新能源动力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协议注册外资900万美元;奥托立夫汽车零部件项目增资,总投资9290万美元、协议注册外资1280万美元。三是紧盯在谈项目。定期梳理在手的各类在谈外资项目,加强对全市项目数据库中外资签约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力度,落实专人跟踪,提前介入,做好全方位服务。
3.加强政策研究,全力服务外贸企业发展。一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日本大阪展、中国品牌商品拉美展、荷兰国际自有品牌商品展等重点境内外展,帮助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争取更多订单。二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协助常州海关大力推行 “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开展业务培训,指导企业掌握相关政策及业务办理流程。同时,主动加强与口岸海关的联系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通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外贸政策。积极向企业宣讲国家及省、市在进出口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申请政策资助,助力外贸企业发展。争取到上级外贸市场开拓、参加境内外展会、出口信保资助、进口贴息等扶持资金1651万元。四是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宣讲会形式推介了“华贸通”、出口信保等服务平台,组织100多家中小企业参训,进一步扩大出口信保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继续实行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平台。2014年统保平台共惠及我市小微出口企业74家,对全市小微出口企业的覆盖面达到了80%,在常州大市中处于领先。五是引导出口品牌建设。今年我市健尔康、亿晶、正信、激素研究所等6家企业获得江苏省和常州市出口名牌称号。出口品牌培育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市外贸企业中逐渐形成了争创出口名牌的氛围。
4.加大“走出去”宣传,全力服务企业境外投资及对外承包工程持续发展。一是境外投资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新申报境外投资企业9家,总投资额1.5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2亿美元。其中,我市杰中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其两个合作企业在斯里兰卡新设总投资额680万美元的大酒店项目,实现了我市从传统对外建筑劳务外派向对外投资的转型,成为今年我市境外投资工作的一大亮点。二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建筑劳务合作稳步发展。外经主体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行为不断规范,全市外经企业达15家。2014年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累计在外超千万美元的项目达14个。其中,金坛建工在阿尔及利亚住宅项目合同超过8000万美元,成为我市对外工程合作中最大项目。
5.完善市场机制,全力服务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一是按计划推进虹桥、春风菜市场建设及东城、西门菜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全力协调相关部门和承建单位,推动了虹桥、春风两菜市场开工建设,推进了西门、东城两个菜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二是根据城市商业发展要求,启动商业网点规划实施工作。会同市规划等部门,根据我市当前商业发展现状,结合我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三是加强应急商品供应体系建设。确定了大统华超市等4家重点骨干流通企业,作为应急商品供应联系企业,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物资供应准备工作。四是落实重要商品(猪肉)储备工作。根据国务院、省及常州市维护市场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江苏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生猪活体承储单位,承担我市每年3800头生猪活体的储备任务。
6.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服务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发展。一是提高商务执法认知度。充分利用网络及新闻媒体进行工作报道,积极参加“110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加大宣传。二是严格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以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菜市场秩序整治、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监管等为突破口,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做到了综合执法,标本兼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招商队伍建设水平仍需加快提升。从全市招商队伍建设来看,队伍总量人数偏少,除开发区外,镇区招商人员流动性大,一线能独档一面的专业招商人员屈指可数,一定程度上还满足于书记、镇长充当一线招商员的现状,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有待加快,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市招商人员持续培训力度不足,培训有效性有待提升。既要重视招商技能的培训,也要重视产业和城市规划发展方面的知识培训。二是招商平台和渠道拓展还不够。招商渠道不宽,特别是重大项目和外资项目渠道不宽,获取招商信息量较少、较慢,对国内外产业信息转移的动态掌握不足,招商形式和方法还较为单一。三是招商项目不能做到量质并举。很多项目投资有意向,但落户进程慢;小项目多,大项目少。部分项目质量还需要提高,大项目、特别高质量的外资项目偏少。
2.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目前,全市总的招商引资成效十分明显,但是外资突破仍要加快。新批外资项目较少,2014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只有15家,数量偏少,且到帐速度不快,镇区利用外资氛围有待加强,开发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亟待增强。
3.部分外贸行业面临阶段性困难。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和传统行业处于下滑态势,2014年纺织服装进出口3.6亿美元,同比下降8.4%,占全市份额也从上年26.8%跌落至23.5%。近年来,光伏行业连续遭遇美国、欧洲“双反”调查,行业出口外部环境不佳。
4.外经工程承包有待转型提升。目前,我市企业所承接项目绝大多数是依托于央企或部省级企业,作为“二传手”,靠自身直接承接业务的能力和实力还不够。
5.新型业态对传统商业的冲击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网络购物发展迅猛,电商等外部业态对传统商业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对我市传统消费品市场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现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传统商业范围,急需优化调整。
三、2015年重点工作及举措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顺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贯彻落实全市加快打造“一区一城一山一水”整体发展战略,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三种意识,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努力促进商务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求,坚持以“抓招商、优服务、促民生”为全年商务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项目至上意识。根据市委市政府今年重大项目引进和推进年工作要求,紧盯重大项目信息,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推进,力争项目信息特别是重大外资项目信息有所突破。二是强化协作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积极开展部门内部协作,通力做好涉企和民生服务工作。三是强化创新争优意识。在经济新常态下,既要运用法治思维,适应新的规范和规则,同时结合金坛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推进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常态下商务工作新局面。
(三)做好八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投资促进服务体系。继续加强与国外商会、产业协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拓展招商人脉,加快招商网络、招商代理建设,不断完善招商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各类招商资源,加强信息渠道建设,突破项目数量、提升项目质量,力争全年新增渠道5个以上,新增有效项目信息10条以上。二是精心组织全市境内外招商活动。进一步优选协办单位,精选客商邀请和项目对接工作,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招商活动实效。组织好年内6场境内招商活动、5场境外招商活动以及多批次接待活动,主动对接意向企业,突出每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破重大、外资等项目招商。特别是要注重加强与市发改、经信、住建、台办等部门联动,优势互补,开展联合招商。积极开展与镇区招商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升招商成效。三是建立健全涉外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外商企业协会活动,定期走访全市重点“三外”企业,加强政企联系和沟通,通过积极为企业对上争取政策,做好日常服务,来更好地拓展获取项目信息的渠道,做好以外引外,以商引商。
2.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工作。一是完善招商项目跟踪与服务机制。健全全市项目信息审核机制、项目联审机制、项目跟踪机制和项目督查机制等“四种机制”,优化完善全市招商项目信息系统,形成及时汇总、分析、反馈机制,为领导参谋决策、促进板块工作提供及时依据。二是促进全市招商队伍建设工作。以招商队伍培训指导工作为抓手,年内组织全市招商人员培训不少于4场,培训200人次以上,重点培训招商技能、产业知识等。三是更新充实招商宣传资料内容。更新制作《2015年金坛投资环境报告》和相关推介PPT,完善金坛投资网、招商宣传片等宣传资料,多层次、多渠道的展示金坛城市面貌和产业基础,提升城市产业宣传实效。四是加强对全市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和分析。创新工作方法,成立产业研究小组,加强产业分析,深入分析潜在重点目标对象,为招商工作提供有效指引,为板块招商提供参考,为更好获取有效项目信息提供保障。
3.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发展。一是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按照“清单化审核,备案化管理”快速审批方式,探索外资项目并联审批的可行性,创建服务品牌,提升项目服务效能。二是提前介入服务重点外资项目。依托全市招商引资网络平台,完善外资项目流转共享机制,加强与各板块招商引资工作协同配合,全程跟踪服务项目推进,促进更多外资项目落户我市,力争实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三是积极拓展引资领域。引导有条件的镇区、街道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特别是结合主城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和“一山一水”开发,积极对接城市地产、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新业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
4.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一是继续加强形势研判,营造外贸发展新环境。密切监测进出口运行,开展市场和业务调研,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跟踪服务。二是深入贯彻政策措施,提供外贸发展新保障。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扶持外贸政策。深化部门沟通协作,加强贸易政策与财税、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加强政策培训服务,编写《涉外业务指南一本通》工作手册,根据外贸企业进出口流程,联合海关、商检、中信保、人行等部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全年组织3场以上外贸政策培训活动。三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争取外贸发展新突破。联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电子商务、综合保税物流园区等试行工作方案,完善贸易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探索发展新型贸易方式。四是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营造公平贸易环境。加强对进出口重点行业和产品国际市场和贸易壁垒的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贸易摩擦应对,支持企业主动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积极指导我市企业应对中美光伏案等影响重大的案件。
5.进一步创新外经发展亮点。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服务好金昇集团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亿美元新办棉纺企业的报批及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金坛市杰中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斯里兰卡总投资680万美元新办宾馆项目的建设和江苏圣通在阿尔及利亚对外承包工程的转型升级项目。通过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带动本市产品的出口,力争带动外贸出口增长率高于全市外贸出口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积极开展“走出去”工作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对“走出去”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培训,关注国家、省级等各级外经合作扶持政策,落实和争取“走出去”扶持政策,争取各级“走出去”扶持资金有所增长。三是积极做好重点企业联系工作。加强推进实施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月度季度通报分析制度、突出问题现场会办制度和外经工作督查制度等,提升外经核准、管理和促进的高效服务。结合我市劳务工作现状,组织外派劳务宣传日活动,宣传外派劳务正规渠道、接受咨询和投诉,严格执行出国劳务网络备案制度。
6.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商业网点规划。一方面,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召开规划第二稿的讨论修改会议,广泛征集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完善规划第三稿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协调并督促上海同济大学团队推进工作进度,确保规划质量和规划的科学性。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并提请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尽早将规划付诸实施。
7.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水平。一是确保社零指标稳中有升。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协调衔接,做好社零指标的分析跟踪、督查工作,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12%左右。二是制定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考核办法。提高全市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实现商务部监测网络体系信息上报率达100%,及时率达98%。三是加强应急商品储备管理。加强对现有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日常跟踪联系,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情况,确保完成国家应急商品储备各项任务。
8.进一步加强菜市场长效管理考核。一是继续做好菜市场建设的推进工作,特别是虹桥、春风、金江苑等重点菜市场建设工作。二是规范菜市场管理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菜市场经营主体管理菜市场的指导力度,不断提升菜市场经营主体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三是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动,加强商务执法检查,维护全市良好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