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政府办 > 其他 > 其他 > 内容
 
信息名称 2014年财政决算
索引号 01413881X/2015-0003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政府办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15-04-15 公开日期 2015-04-1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4年财政决算
 
2014年财政决算

  2014年,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立足“常金一体、东扩南移、苦干三年、强基进位”总体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公共财政预算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297800万元,实际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17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1.1%,增长16.3%。其中,国税部门完成64488万元,地税部门完成208354万元,财政部门完成28330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65026万元,增长19.9%,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0%。非税收入完成36146万元,下降4.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2.0%。

  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46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3%,增长12.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项目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1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8%,增长7.4%。

  2、国防支出342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9.4%,增长413.7%。

  3、公共安全支出239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1%,增长18.2%。

  4、教育支出731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4%,增长10.8%。

  5、科学技术支出120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增长10.7%。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5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0.5%,增长15.8%。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0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4%,增长22.6%。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71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0%,增长17.8%。

  9、节能环保支出182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2.9%,增长23.3%。

  10、城乡社区支出180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1%,增长15.0%。

  11、农林水支出5418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0%,增长12.8%。

  12、交通运输支出49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1%,增长18.7%。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27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6.5%,增长30.6%。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82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增长114.6%。

  15、金融支出40万元。

  16、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15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增长24.2%。

  17、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145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6.8%,下降86.4%。

  18、住房保障支出225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3%,增长6.6%。

  1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增长2.7%。

  20、国债还本付息支出71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增长64.9%。

  21、其他支出112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下降14.2%。

  据初步结算,按照现行省与市、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结算的财力,加上上年结余结转、地方政府债券、上级专款以及调入其他资金,全市公共财政可用财力为417211万元,市镇两级财政滚存结余42572万元,其中,结转专项资金14391万元,净结余28181万元,主要是镇(区)分成财力当年未实现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891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68.8%,增长34.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9131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1841万元,减去上解支出,政府性基金可用财力709776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7021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9%,增长33.1%。政府性基金结转下年支出7612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8998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8%,增长12.9%,其中,保险费收入15664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4910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4914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1%,增长19.6%。本年收支结余4084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53002万元。

  以上为预计数,待财政决算正式编制完成后,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一年来,为了确保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财政部门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加强预算管理

  2014年,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的《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预算管理。一是加大收入的组织力度。全市财税部门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收入目标,强化征管措施,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超额完成了全年的预算收入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了30亿元大关,增幅、税比均领先于苏南板块和常州各辖市区。二是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按照全口径预算的要求,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坚持厉行节约,从严编制部门预算,严格预算的执行,严控预算的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全年预算追加同比下降48%,“三公”经费下降幅度在20%以上。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年新制定出台了12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和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对200万元以上16个大项84200万元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从目标设定、绩效跟踪、事后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组织了绩效目标专家评审会,对评审的项目提出了67条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价体系,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四是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按照省财政厅预算信息公开的统一要求,切实开展了我市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试点工作,选择教育局、卫生局、农林局等10个部门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五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全年政府采购中心实施集中采购356批次,完成政府采购市场价29088万元,实际采购22895万元,节约资金6193万元,节约率21.3%。六是完善债务管理预算体系。根据2014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计划,编制了全市投融资预算,建立了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政府举债的审批程序,对市级投融资主体派驻了财务总监,强化了政府性债务的监督管理。七是调整完善镇(区)财政管理体制。根据省对市、县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的政策,适时调整了镇(区)财政管理体制。新的体制合理确定了体制基数,取消了原体制中的增幅,提高了镇(区)的保障水平和超收财力的分成比例,明确了经营性土地出让金分配政策,财力向镇(区)倾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调动了镇(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突出支持经济发展

  2014年,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全力培植税源经济。一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完善招商经费使用办法,保障各类招商活动经费,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全年用于招商的各类经费达1865万元。二是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园区和标准厂房财政奖补政策,及时帮助各镇(区)调度园区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加强资金支持。三是支持科技创新。优化整合科技人才专项资金,推进“金沙英才”计划的组织实施,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扶持企业申报专利。全年用于科技创新和实施“金沙英才”计划资金达6920万元。四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快投入,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全年落实财税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达183955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持企业发展资金58121万元。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支持资金达109103万元。

  (三)突出加大民生保障

  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支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安排各类民生支出246824万元,增长14.6%。一是支持“三农”建设。全年安排农林水支出54186万元,增长12.8%。安排30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美丽乡村等方面的建设。安排276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品牌、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父母代种鸡、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机具购机补贴。安排950万元用于农业保险补贴。安排350万元用于农桥建设。安排4800万元用于水利现代化建设。发放各类涉农补贴6175万元。兑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奖补资金2000万元。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公平和均衡化、现代化水平。全年安排教育支出73101万元,增长10.8%。安排了516万元用于补贴高中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安排3315万元全面化解了高中学校的债务。筹集7000余万元用于校安工程建设。指前实验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东城实验小学主体封顶,华城实验小学、水北中学、河头小学等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段玉裁中学、段玉裁小学等四所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三是支持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城乡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全年基金增加支出7800万元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标准提高到1950元/月,人均增支211元/月。安排9200万元用于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标准由80元/月提高到90元/月。筹集11000万元资金用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工作,确保36823名被征地农民保障待遇落实到位。市、镇两级财政安排3300万元用于保障城乡低保人群的生活,城乡低保待遇由每人每月420元提高到460元。安排1030万元用于供养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人均标准由6200元/年提高到7200元/年,分散供养人均标准由5200元/年提高到6200元/年。认真落实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政策,全年安排抚恤事业费3806万元。安排220万元帮助优抚对象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安排2103万元用于义务兵优待金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贴。四是支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年安排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2082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从380元/人提高到450元/人,并按照参保人数每人20元的标准,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安排1940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5404万元用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安排1317万元用于提高乡村医生的补助。筹资近20000万元用于镇卫生院、城东卫生院和二院的建设。全年支出各类计生奖补资金2641万元,确保各项奖励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五是继续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安排700万元用于“931”工程整治。筹资15000万元用于长荡湖饮用水源地网围整治工程。安排3000万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安排2700万元用于全市河道清淤项目。安排2969万元用于建立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指前镇、薛埠镇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六是继续落实公交惠民政策。全年安排3229万元用于城乡客运体系建设和城乡公交亏损补贴。七是支持政府保障房建设。安排21172万元用于保障房建设。

  (四)突出加强财政监督

  财政部门把加强财政监督作为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严肃财经秩序的重要抓手。一年来,先后开展了财政内部监督检查、镇(区)财政财务会审、市级预算单位综合检查、农林专项资金和民政专项资金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方面的专项检查。检查涉及财政资金近亿元,查出违规资金1180万元,调账处理596万元,收缴财政资金336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17份,提出整改意见41条,维护了财经秩序,确保人员、资金两安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财税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收入规模偏小,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重分配、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适应“新常态”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