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把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作为目标,把深化医改作为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重点推进卫生为民办实事工程,统筹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改革创新、健全机制;优化服务、便民惠民,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重点把握“一个主线”、强化“两项保障”、突出“三个注重”,实现“十大目标”。
一个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工作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重点,提升卫生服务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目标任务提供良好环境。
两项保障:一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创新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要强化服务支撑,转变服务模式,把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作为首要标准。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注重服务能力提升。坚持以发展为重点,合理布局卫生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和薄弱学科建设。三是注重群众得益受惠。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加强行业监管和质量监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十项目标任务:
1. 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确保完成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三级医院创建工作;
2. 金城镇卫生院、薛埠中心卫生院、直溪中心卫生院积极开展二级医院创建;
3. 全面完善卫生信息化“三大中心”功能建设;
4. 加强示范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家,省级示范村卫生室3家,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家。
5. 启动市人民医院移址新建工程;市二院和城东卫生院移址新建工程上半年投入使用;直溪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和儒林镇五叶分院年内开工新建;
6. 发挥集团核心医院的作用,强化落实分级诊疗;
7. 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年内按病种付费管理不少于10个专业50个病种;
8. 加快专科创建,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
9. 全面落实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高群众满意度;
10. 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切实改变工作作风。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改革,在推进医改上有新突破
根据省医改试点方案,进一步加大医改工作力度,重点在公立医院改革、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智慧健康互联互通4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重点突破。要修订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把控公立医院规模。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要按照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要求,确保提升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积极开展三级医院创建。进一步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成按病种付费不少于10个专业50个病种管理,入组率不少于50%,入组完成率不少于70%。拓展医疗集团服务模式,着力推进市级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将医疗机构服务终端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全方位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大力促进非公医疗机构发展。
二是在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重点突破。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做好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卫生系统中层干部和单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管理。编制内人员和备案管理人员全面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上重点突破。根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要求,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分级诊疗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完善逐级转诊制度,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引导建立合理的就医流向。以二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人、财、物、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为核心,建立市、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医保、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药品等政策制度,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在智慧健康互联互通上重点突破。巩固、完善和深化卫生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和资源共享,完善综合卫生管理服务。推广家庭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随访包、移动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全市卫生服务资源数据库,有效整合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进一步开展预约诊疗、自助服务、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便民惠民服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服务能力。
(二)促惠民,在公共卫生服务上有新举措
着力从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信息现代化着手,强化卫生惠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筹资标准达55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20元;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达到85%以上。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加强新农合基金内部的审核和结算管理,加强对定点报销医疗机构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40元。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率和任务完成率达100%。 “健康常州”网站在线居民健康档案查询数据准确率达100%。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5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50%。实施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年内完成2.5万适龄妇女两癌检查任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免费服用叶酸、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项目任务完成率100%。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0万和4‰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三是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水平。传染病总发病率保持平稳。认真组织做好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并严格执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做好埃博拉、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卫生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加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等监督检查和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涉水产品卫生监督抽检。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和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是深化健康管理服务内涵。深化全科医生团队和责任医师服务内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0%,居民签约率达30%;家庭医生的居民知晓率达到90%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选择2-3个村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五是提高爱国卫生保障水平。有效落实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水平。大力推进卫生镇、村创建及巩固工作。儒林镇启动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组织对2010年命名的12个江苏省卫生村检查,100%通过省爱卫会重新确认。规范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水质卫生合格率90%以上。巩固“灭蝇”、“灭鼠”、“灭蟑”先进城市成果。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积极开展健康镇村、健康单位等建设活动。开展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室内外支持性健康环境建设。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和效果评估工作,使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巩固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成果。
(三)强基础,在卫生发展上有新作为
重点加强卫生基础建设和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是推进卫生基础建设。根据《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全面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终期评估,科学谋划和编制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年主要启动市人民医院和市血站移址新建工程、薛埠中心卫生院防保楼和茅麓卫生院门急诊病房大楼扩建工程。年内开工建设直溪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和儒林卫生院五叶分院新建工程。市二院和城东卫生院合并移址新建工程和儒林中医妇科医院建设工程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是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度推进落实改善服务24条具体措施。重点在优化诊疗环境,改善服务流程,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推行日间手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院药占比、平均住院日、合理用药率等重点指标考核力度。年度内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强化医疗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监管。加大无偿献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合理,血液安全零事故。加大院前急救120统一指挥调度力度,执行率100%。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确保无医患纠纷引起的群体性冲突事件。
三是加快人才专科建设。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内、外、妇、儿科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强二级医院专科人才,尤其是学(专)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重点加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业务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合格全科医生,2012届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结业率100%。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评估基本达标。继续委培农村医学专业的乡村医生60名。招录医卫类专业人员130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引进博士生1-2 名,研究生8-10名。加强科研工作。年内计划申报各级各类级科研项目25项,力争有省市级课题立项。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0项以上。组织承办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15项。加强专科建设,力争创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个、金坛市临床重点专科3-5个。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四是巩固中医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现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率达100%。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市中医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考核得分达90%以上。实施综合(专科)医院、市妇幼保健所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并通过省、市考核。推进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五届“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五是提高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市二院、金城镇卫生院、薛埠中心卫生院、直溪中心卫生院积极争创二级医院。建昌卫生院创建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新创省示范村卫生室3个,常州市示范村卫生室6家。新创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直溪中心卫生院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四)增内涵,在行业作风建设上有要求
全系统干部职工要适应新常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努力做到思想正、作风实、能力强,确保卫生改革发展持续推进。
一是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适应新常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金坛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党委各项议事制度,健全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抓好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前谈话、诫勉谈话、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宗旨和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延伸,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廉政规定,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认真落实卫计委《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深入推进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工作。加强处方权监管反统方管理,加大临床“三合理”的监督管理,抓好药品使用动态监控。规范财务内控制度,加大各类专项资金规范使用和管理。开展好内部综合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行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卫生服务品牌和道德讲堂建设,扎实开展卫生行风第三方评议,提升卫生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