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教育局发出《关于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走进学生家庭活动的通知》(坛教字[2012]19号)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按照通知要求深入学生家庭,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增进了师生情感,形成了教育合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使活动向纵深开展,使家访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继续深入开展走进学生家庭活动。现将活动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把家访纳入教育的常规工作
做好家访工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家校和谐、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家访工作的认识,要把家访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引导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家访,做到访前有准备,访中讲策略,访后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争取家访效果最优化。
二、周密部署,提高家访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
1.各学校要对去年走访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对查找的问题要进行落实整改,促进家访活动成果的实效性。召开家访汇报会,交流心得体会和家访日记,并进行评比表彰,评选最佳家访教师、最佳体会文章,进一步扩大家访活动影响力。
2.各学校要把继续深入开展走访活动作为一项宣传学校教育、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一个有效抓手。对本校开展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栏等载体,积极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以家访日记、心得体会、活动照片等形式将活动成果展现出来。
3.各学校要对新学期的家访活动进行重新部署和动员,推动家访活动向纵深发展。要把入户家访活动纳入工作计划,在总结、提炼已有家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新措施和新方法,避免“应付”形式的凑数字家访,立足提高家访质量。力争访出教育的新形象,访出帮困助学的新成果,访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增长点。力争每学年学生走访全覆盖。使走访活动成为教育一项常态化、机制化工作。
三、建立制度,形成家访工作长效机制
各校要坚持从校情、师情和生情出发,制定科学的“校本化”家访工作方案,明确家访要求,推进家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列化。
要建立家访档案制度。各校要指导教师充分做好访前准备,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家访后要写好家访日记、做好访后分析,建立较为完整的学生档案和家访工作档案。
要建立特殊生结对帮扶制度。对特殊家庭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家庭子女)及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要适当增加家访次数,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鼓励其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要建立交流汇报制度。定期召开家访工作会议,对家访中反映的共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对家访过程中涌现的创新实践和先进经验,通过媒体的桥梁和传播作用,做好家访活动新闻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
要建立跟踪考评制度。对教师家访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每学期至少两次,并将检查情况存入档案,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市教育局将把家访活动与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测评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电话访查、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方式,对各校的家访到位率、满意率进行考核,促进家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使家访真正成为一种教育自觉。
四、局各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按《关于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走进学生家庭活动的通知》(坛教字[2012]19号)以及上述活动要求认真执行。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