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财政局2013年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今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立足于“常金一体、东扩南移、苦干三年、强基进位”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助推经济快速发展;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保持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支持农业、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方面,促进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坚持依法理财,按照“增收节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预算指导方针,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为254300万元,增长10%。为确保完成财政工作目标任务,2013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征管,保增长,着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税源分析。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影响,透析财政收入变化情况,继续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特别是要做好年纳税200万元以上企业的纳税分析,积极把握主动权,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协调增长。二是强化征管措施。按照“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落实征管措施,规范操作程序,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实施扶持政策,关注试点后财政收入的变化及财力影响;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按规定征缴,加大对执收部门的征管考核,确保非税收入及时缴库。三是强化财税服务。进一步落实财税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财税库银联网制度,加强与镇区、供电、建设、行业协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加大对重点企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的财税服务,形成合力,抓重点,攻难点,努力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促发展,培财源,着力落实财税政策
一是全面落实各类财税政策。充分运用财税政策,调节和优化政府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金沙英才”计划的实施,引进高层人才,促进人才和产业的良性互动,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积极向上申报和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为我市争取尽可能多的发展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政企、银企合作,协调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引导更多元素投入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发展。五是调整完善镇区财政体制。按照有利于财源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结合省对县新一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适时调整镇区财政体制,建立健全收入增长和财力分配机制。
三、调结构,优支出,着力保障民生实事工程
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行动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计划,支持村庄环境连片整治、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园区等工程建设,支持城乡公交一体化、万顷良田土地整理工程和中心镇建设,创新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二是继续支持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规范并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和加强社保资金管理。三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按照“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要求,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四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推进教育惠民工程,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占有合理的比例。五是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建立健全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鼓励并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六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比例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强管理,重绩效,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二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财政账户及其资金安全管理;继续做好取消预算单位基本支出账户、公务卡改革工作,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四是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原则,维护公平合法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监管体系,提高债务风险防范能力。六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七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有效整合国有资产,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八是继续加强会计管理和服务,促进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九是加强镇区财政管理,积极开展就地就近监管,实施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努力提高财政改革、发展、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十是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