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科技局 > 规划计划 > 内容
 
信息名称 2013科技工作计划
索引号 014138852/2013-00007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科技局 规划计划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科技局
生成日期 2013-03-28 公开日期 2013-03-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3科技工作计划
 
2013科技工作计划

   2013年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金坛市委、市政府推动“常金一体”的关键一年。谋划今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时代主题,要深刻理解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地位,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导向,强化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

   第二件大事,常州市为做强做大县域经济,提出“科技西进”等四大西进方案,并推动武进和金坛挂钩合作,这些举措的提出给金坛推进科技创新增添了力量。

   第三件大事,金坛市委、市政府实施“常金一体”战略,“常金一体”是金坛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常州发展县域经济“含金量”最高的举措,势必为金坛的科技工作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基于上述大的背景,2013年,我们要以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群策群力,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将研发平台建在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将人才工作的重心转向企业,切实做好六项工作。

   (一)突出“科技西进”,推动“常金一体”快速展开

   2月20日,常州市召开了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动员大会,吹响了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号角。全市科技战线作为推进“科技西进”的责任部门,要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常金一体”重大机遇,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1. 加强组织。在常州市科技局的指导和武进区科技局协助下,金坛市科技局统筹相关人员组成推进“科技西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推进“科技西进”中遇到的问题。

   2.推进合作。接受常州市科技局的指导,落实常州“科技西进”的行动计划。加强与武进科技局在平台、园区、项目、人才上的交流合作。以建设华罗庚科技园为核心,围绕智能制造和高技术服务等产业,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

   3.落实项目。加强与常州科技局、武进科技局会商,筛选“科技西进”计划项目,我们将整合常州、武进科技创新资源,推进项目实施,优先推荐“科技西进”项目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争取本级科技经费向“科技西进”项目倾斜,推动“科技西进”的落实。

   (二)突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自主创新平台

   1.加快推动华罗庚科技园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科技园和北京中关村的联系,在研发团队引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寻求支持合作。落实724所金坛军品研发基地和培训中心建设。整合金坛现有创新创业载体、骨干企业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融合,切实打造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平台、产业梯度转移与合作的交流平台。争取通过数年的努力,将华罗庚科技园建成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特色载体、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2.加快推进创新集聚区建设。(1)不断提升金坛创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加强中心内各类中介机构的建设,整合留学生创业园、海智工作站等条线资源,为入孵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2)积极支持红太阳科技园申报国家级科技园区,提升创新集聚区承载能力。(3)加快推进晨风研发培训中心建设。依托国际公平劳动协会(FLA)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伦敦时尚协会等国内外机构,集聚世界服装行业高端人才,建设服装研发中心,进行面辅料、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的研发,打造为服装加工、贸易服务的国际平台,推动金坛和江苏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4)推动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国际工业城和25万平方米的青年人才公寓项目建设,争取早竣工,早入驻,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理想的载体。

   3.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2013年,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逐步形成由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成的平台类企业研发机构,以及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工作站点构成的两大类体系。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已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要不断充实功能,提升水平。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熟化和工程化,不断推出具有高增值高效益的品牌产品,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金昇实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内外联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机床、纺机制造水平。

   (三)突出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提高产业、企业技术水平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品群,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1)正视光伏产业逆境,难中求进。光伏产业的复苏需要代价、决心和耐心。我们要积极帮助企业利用好多部门出台的系列帮扶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光伏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以提升产业链完整度为重点,发展具有局部产业链控制力的关键环节,着力在电站建设、发电储能、生产电池的先进装备、高端组件等项目上实现突破,推动光伏产业稳步向高端领域攀升。依托江苏省(亿晶)光伏工程研究院、天龙光电国家级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步伐,抢占光伏技术发展制高点,为下一轮增长打好基础。(2)突破材料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依托“深圳·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园”和金坛形成的化工新材料、新型合金、绝缘材料、橡胶密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产业基础,引导企业紧密跟踪新型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依托蓝色星球等企业发展化工新材料;依托常宝普莱森、兴荣美乐,发展高附加值金属材料;依托沃尔核材等企业发展高分子改性材料和辐照材料;依托朗博零部件发展高性能密封材料;依托钛华发展绝热材料。(3)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依托金昇埃马克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引进机床制造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金坛高端机床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奥托立夫汽车安全部件项目,鼓励凯灵汽车电器、普宸汽车电子等企业与大型汽车企业开展合作,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依托华德机械、赛尔交通等企业,发展高铁用零部件产业,抢占高铁市场。(4)紧盯生物医药产业,涵养金坛精细化学品工艺优势,抓住金远药业抗肿瘤药物成功领证,进入市场的机遇,拓展金坛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支持和鼓励华荣生物开发酶制剂、康美公司开发组合疫苗等系列产品,尽快形成产业化,推动化工企业转型生物医药,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再创金坛化工产业优势。(5)不放弃传统产业,巩固金坛工业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推动中盐金坛盐化“年产100万吨真空盐”、“年产4万吨三、四氯乙烯技术”等项目的实施,建设中国最先进的盐业企业;推进小型柴油机技术创新,加快二代机开发生产,巩固中国最大小型柴油机基地的地位。

   (四)突出产学研联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新路径。(1)进一步深化金坛与周边14所高校的全面合作关系。发挥江苏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金坛分中心)、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金坛分中心)、江苏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金坛分中心)的作用,加速高校科研成果在金坛的转化。(2)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一系列产学研活动。围绕常州“5·18”活动,重点做好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依托科技镇长团资源,组织开展与镇长团成员所在高校的产学研活动,不断拓展合作范围。(3)持之以恒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金坛基地建设,打造成效明显、影响广泛的产学研品牌。

   (五)突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源泉

   (1)推进金坛市创建“江苏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市”、经济开发区创建“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中大建材城创建“江苏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等系列创建工作,力争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新的突破。(2)依托行业商会、协会全力推进“产业专利布局”工程。组织实施光伏、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化工四个行业协会的知识产权三年行动计划。(3)紧扣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的指标,做好专利的申请和维权工作,培育一批年申请量超50件、年授权量超20件的“专利大户”,示范带动全市企业搞创新、报专利。

   (六)突出引才育才,构建金坛后发优势

   按照“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引项目”的思路,紧紧抓住苏南人才特区建设的契机,推动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配套,加快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1)营造环境,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紧颁布实施《金坛市“柔性人才合作工程”实施办法》、《金坛市金沙英才评选奖励办法》等政策,努力构建政府、企业、中介服务联动的创新体系,建立起能够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环境。(2)实施科技项目培养人才。依托企业,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搭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鼓励市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科技项目的研发,通过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吸引一批创新创业科技人才,着力培育若干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3)依托产学研合作活动聚集人才。通过开展面广量大的产学研活动,加强高校院所的人才与企业紧密接触,通过各级各类的研发平台,吸引、吸纳一批企业急需的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