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卫健局 > 规划计划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索引号 33899166-5/2012-00087
主题分类 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卫健局 规划计划
文件编号 坛人计发〔2012〕3号 发布机构 卫计局
生成日期 2012-09-12 公开日期 2012-09-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金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坛人计发〔2012〕3号

  为实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进一步加快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提升,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各级党委政府都能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强基固本,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改善人口素质和结构,健全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管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法,有力推进人口问题统筹解决,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市”、“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省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十一五”期间,我市人口出生率6.07‰ ,人口自然增长率-0.6‰,计划生育率98.5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78:100 ,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比重达88.04%,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

  人口生育文化进一步宣传普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深入推进,市、镇、村三级人口生育文化园、人口文化图书角全面覆盖,构建起人口计生理论宣传、群众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的体系框架。

  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按照“世代服务”品牌要求,共投入637万元对市级和8家镇(区)“世代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建设, 172家村(居)级世代服务站(室、岗)采取实用原则分类全部建成。实施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有奖实名举报制度,规范依法行政执法行为,完善“12356阳光热线”,加大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力度。深化镇(区)创建“计划生育便民维权示范岗”活动,实行照顾再生育网上审批制度。

  利益导向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 “十一五”期间共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607.24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634.6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107.6万元、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114.5万元。积极做好企业持证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金兑现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工作,育龄群众普遍享受良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

  出台《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一盘棋”格局,推进服务均等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推进年和“牵手小使者、服务新市民”、“关爱万名女工生殖健康,保障千家企业安心生产”活动,对流动人口采取“亲情式”服务。为外来育龄妇女实行计划生育“四免费”服务,真正达到“五同”。

  信息化与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建成了由“金坛人口网”、“综合业务平台”、“世代服务公共平台”组成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以信息化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建立了全员人口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育龄妇女综合信息及世代服务综合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了信息引导服务、服务提升管理的格局。强化能力建设,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水平、技术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时期,全面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很大,人口计生工作将对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面向未来,既要立足当前,创新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抓住机遇,理清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实现我市人口计生事业“十二五”成功转型。

  1、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压力。“十二五”期间大量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人口出生高峰即将到来,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还有一定差距,不达婚龄的早育现象时有发生,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面临压力。

  2、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的压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建设人力资本强市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有长期影响。优质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整体上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需求。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加快,速度快、程度高、“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劳动年龄人口趋于高龄化,人口家庭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传统家庭功能呈现弱化趋势,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同时,人口空间分布很不均衡,城区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均等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当前城区人口计生工作投入不足,工作模式面临挑战。

  3、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难度。随着经济发展,流动人口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滞后,均等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仍需加强。

  4、人财投入与事业转型的矛盾。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从以“生殖健康”为主向以“家庭健康促进”为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从优惠向普惠与优惠相结合转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持独生子女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等政策的实施,在筹集兑现资金上面临很大压力。

  5、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机制的压力。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少数领导干部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对责任制的履行、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措施,基层计生队伍机构与人员任务繁重,特别是城区社区规模扩大,工作人员偏少,报酬不高,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人口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人口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机制、人口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等仍不健全,人口安全隐患尚未消除,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决定》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转型提升,按照“健全体制、创新机制、转型提升、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快政府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能转变,提高人口计生社会管理水平,加快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体系,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增进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目标

  完善“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才保障”机制,创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到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6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以上,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育龄群众普遍享有优质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率先形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模式,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

  四、主要任务

  (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严格执行生育政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快建立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再生育一孩家庭的服务机制,着力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配套措施,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优生促进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二)深化统筹协调机制,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改革并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动态监测和评估。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格局。

  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实现数字化服务站,积极协调,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间人口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及时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提高人口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健全三级联动的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将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建成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公共服务资源。婚前检查、孕前保健、人口早教三管齐下,全市出生缺陷率控制在 8‰以下、早教知识普及率和亲子教育体验率达100%。

  (三)深化人口服务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管理、优质服务“一盘棋”新体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实时采集和登记制度,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

  着力完善全人群的独生子女父母奖扶机制,推进和执行好无子女老人和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深化人口公共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方面的支持性服务功能。

  (四)、“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六大工程

  1、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推进工程。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六联制”工作模式;实行《常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证》“一证通”制度,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六免两优惠”全覆盖;强化政法、公安、流管、人口计生联合工作制度,加快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开通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增设服务网点,提高服务水平,实现镇区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服务均等化。

  2、人口信息化金人工程。适应人口计生工作职能拓展和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应用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市镇两级的《世代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数字化服务站应用水平,进行市镇村三级应用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调研开发;推广常州数字人口信息系统和生育联系单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与主要业务工作的一体化。

  3、家庭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提升世代服务品牌,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以“孕前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家庭营养指导、老年健康保健”为重点,实施“家庭健康促进”工程,拓展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建立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家庭健康服务新模式。

  4、新农村新家庭幸福工程。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三项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幸福家园、幸福家庭”为抓手,提升理论宣传影响力、群众宣传凝聚力、社会宣传渗透力;建设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实现“双新”建设全覆盖;营造全社会关爱女孩氛围,构筑出生性别比科学监测评估体系。

  5、诚信阳光计生工程。以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和家庭为中心,坚持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相结合,改革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机制,扩大群众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利益导向体系,奖扶帮促,提升综合保障水平。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统筹协调,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便民维权,提升服务关怀水平。完善监督评估体系,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效率。

  6、强基提质工程。实现队伍职业化、机构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项目服务行业化、社区服务网格化,适应工作转型提升,满足社会群众服务需求;实施服务能力三年跃升计划,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完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服务效率监测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人口计生工作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提到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议事日程,把人口发展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在“十二五”中期和期末进行考核评估和结果通报。

  (二)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机制。按照“大人口”的思路,充分发挥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经常性工作制度和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人口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

  (三)深化利益导向和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尽快出台2008年以后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退休和城镇无业人员的一次性奖励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力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奖、优、免、补、扶”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树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理念,健全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在“十二五”期末,市镇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均财政投入在“十一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公共服务网络的作用,依托社区,以家庭为着力点,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和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宣传阵地,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幸福安康。 

金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12年9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